Friday, October 10, 2008

築夢踏實 少棒國手陳智源的心路歷程

台灣金龍少棒對在威廉波特榮獲冠軍那一刻,小將們揮帽向觀眾致意。右起:教練吳敏添、蔡松輝、陳智源、莊凱評、郭源智、陳宏丕、張瑞欽、陳玉佼、林建良、陳鴻欽、黃正一、溫天壽、李俊杰、余宏開。





註:
  這篇文章寫於2004年,本文照片由陳智源提供。


  日前,「板橋新埔國小少棒隊」來美國參加「小馬聯盟世界少棒賽」,芝加哥僑學界特別設宴歡迎來自台灣的少棒小英雄。席間,出現一位神秘嘉賓:「加油!你們比我們當年帥多了!」短短幾句鼓勵的話語,讓這些小國手們興奮不已。
  到底是誰這麼有魅力?原來是少棒國手陳智源。提起陳智源,許多人並不陌生,這個響亮的大名,曾經是媒體鎖定的焦點,是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
  一九六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台灣金龍少棒獲得世界冠軍那一夜,全台灣深夜巷弄內歡聲雷動。當年,金龍隊以五比零擊敗美西隊,成為我國第一支得到世界冠軍的少棒隊伍。投手陳智源、郭源治,捕手蔡松輝、蔡景峰,游擊手莊凱評以及陳弘丕、張瑞欽、陳玉佼、黃正一、余宏開、李俊杰、溫天壽、林建良、陳鴻欽,這些名字透過電視實況轉播,早已家喻互曉,成為大家共同的記憶。
  在餐會中見到陳智源,讓我心中頗有感觸。因為前一陣子我才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台灣的運動員,在運動場中出盡風頭,一旦離開運動場後,落魄的居多。有些沒有一技之長,連工作都難找。國家對這些曾經為國爭光的國手們,並沒有特殊的禮遇,於是這些離開運動場後的國手只能自求多福。這篇文章,特別提到紅葉少棒的國手更淒涼,有些因失業不得意而抑鬱寡歡,有些因酗酒而得肝病,正值壯年的他們,卻已經多半不在人世。
  這篇報導,看得令人憂傷,果真如此嗎?我相信這篇文章只是對某些運動員的片面報導。路是人走出來的,並不是每個運動員的境遇都悽慘。看到陳智源,使我想起他的故事,他的奮鬥歷程,或許能給喜愛運動的年輕朋友一點鼓舞。
  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陳智源和同學玩躲避球,正巧被棒球教練石榮堯老師看見了,石老師觀察了一會,發現他丟出去的球特別有力量,於是要他參加棒球隊。就這樣,他和棒球結了不解之緣,五年級開始打棒球,六年級就代表國家出國比賽了。
  為了讓球技更穩,他花許多時間練球。每天至少要練三到四個小時,星期假日,更是全天都花在球場上。出國比賽前,要集訓,同學們在上課,他卻在練球,要為國爭光,就算練到手臂痠痛,他也只能強忍著。
  金龍隊的十四名球員,於榮獲世界少棒冠軍後,全都保送進入華興中學。華興中學六年,最讓他回味,十四名球員的感情像親兄弟一般,上學、練球、遊戲,朝夕相處在一起,雖然有時候也會鬧點脾氣,意見不合,但是他們總是相互扶持,彼此鼓勵。
  這期間,也有美國巴爾的摩的金鷹隊,要提供獎學金供他讀到大學畢業,條件是,一旦畢業後就要加入金鷹職棒隊。金鷹職棒的球探用盡好話要說服他,說他將來會是一顆閃亮的職棒明星,優渥的條件讓他心動。他的內心幾經掙扎,將來要一輩子待在球場上嗎?我還能做什麼?我的興趣在哪裡?他仔細思考後,並沒有接受。
  高中二年級,一次意外的腳傷,讓他重新思索自己。從小,他就對自然科學有極高的興趣,他的心中有一個夢,將來想要當工程師。只是,每天花在球場上的時間,已經耽誤了課業,工程師這名詞,對一個活躍的體育健將來說,恐怕只是一個遙遠的夢。療傷其間,隊友在戶外練球,他卻只能捧著書本坐在教室,孤獨感侵蝕著他,想當工程師的意念又在腦中浮現。
  高二下學期,他做了人生最大的抉擇,他覺得自己的個性比較內向,不能一輩子靠打球過活,他決定參加大專聯考。
  高二下學期才決定拼聯考,時間上是趕了一點。他知道自己已經輸在起跑點,但是不服輸的個性,又讓他堅強起來。高三那一年他努力用功,給自己極大的壓力。雖然練完球已經精疲力盡,他還是要讓頭腦保持清醒。他終於克服一切,考上逢甲大學機械工程系。
  大學期間,他一直保持第一名的好成績,自我要求相當嚴格。他有了未來明確的方向,他知道他的角色已經漸漸遠離球場,他要當個工程師。一九八二年,他來到美國,在新墨西哥大學繼續機械工程的學業。
  留學生涯,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風光。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如何適應新環境以及克服語言障礙。再加上教學方式和台灣大不相同,一篇篇的研究報告要繳交,隨時要在課堂上做口頭報告。所有留學生要面對的問題,陳智源當然也不能例外。這段期間,他將運動員特有的堅毅耐磨個性,淋漓盡致的發揮到學業上。就這樣,夜半三更,別人回寢室休息時,他仍待在圖書館。同學們週末假日去渡假,他卻躲到實驗室。幾年下來,他相繼拿到碩士及博士的學位。碩士畢業時,他是全系唯一得到「榮譽優秀學生獎」的學生,博士班畢業時,他拿到的是一張漂亮的全A成績單。之後,他繼續留在新墨西哥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以及助理教授的職務。
  一九八八年,他在芝加哥找到一份工作。他的妻子張琰來自上海,也是學機械工程,是他在新墨西哥大學的學妹。她說陳智源最吸引她的地方是他敦厚穩重的個性,以及對事認真執著的態度。目前他們在同一家機械組件公司,擔任機械組件設計研發與電腦模擬的職務。兩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工作之餘,擔任教會的義工,參與許多教會的活動。
  脫掉球衣,卸下國手的光環,陳智源靠著堅強的意志,一步一步走來,從少棒國手逐步蛻變成工程博士。離開球場,他的成就依然令人刮目相看。
  驀然回首,當年金龍少棒的點點滴滴依舊難忘。偶爾,他想起余宏開不幸喪生車輪下,難掩心中的悲傷,有時,陳弘丕路過芝加哥來造訪,又令他欣喜若狂。雖然時空相隔,金龍小將彼此已經少有聯絡,但他的心中,總是惦記著他們。
  金龍少棒奪魁三十五年後,陳智源親自來到餐會現場,為新埔國小的小將加油,鼓勵小將們要有理想,讓德、智、體、群各科均衡發展。他說下定決心很重要,一旦有了目標,努力去追求,夢想總會實現。他用行動表達他仍熱愛體育的情懷。雖然在人生的道路上,陳智源轉換跑道,離開球場,但金龍少棒寫下的光輝歷史,永遠鐫印在他的心崁。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楊小姐您好~
我們目前在製作一部棒球教學影片,
內容介紹到金龍少棒隊,因此在找相關照片,
透過網路搜尋到您的部落格裡有金龍少棒隊1969年在威廉波特的照片以及陳智源先生的照片,不曉得您當時是如何取得陳智源先生的授權,如果可以,是否能給我陳智源先生的聯絡方式,謝謝~
我的信箱是maluta78@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