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6, 2011

呼叫鶴的呼喚─到威斯康辛看鶴

呼叫鶴可以長到五呎高,是北美長得最高的鳥類,因叫聲低沉而得名。

呼叫鶴成鳥羽色全白,非常漂亮。這一對是「國際鶴類基金會」以人工培育繁殖的

呼叫鶴因數量極少,很難在野地看到。科學家將呼叫鶴分為兩大族群,在德州過冬的是野生鶴,在佛羅里達過冬的,為人工繁殖的一群

冠鶴是非洲最著名的鶴類,以其頭頂美麗的冠羽最為人樂道。這隻是灰冠鶴,灰冠鶴分部在東非和中非,近來數量也逐年遞減

鶴類展覽中心的牆上有圖片說明,讓大家認識每一種鶴的棲息地,分布地點及移棲路線

國際鶴類基金會的展覽中心園內一景

2001年十月底,芝加哥附近出現一群奇特的飛行隊伍。這支隊伍,由一部超輕型飛機領隊,帶領一群姿態優雅的呼叫鶴(Whooping crane),在天空呈人字型排開,牠們從威斯康辛州中部的Necedah野生動物保留區出發,路過芝加哥,目的地是佛羅里達中西部海岸的Chassahowitzka野生動物保留區。全程1218英里。這群呼叫鶴經由人工孵育,再進行野地訓練,由輕型機帶領牠們移棲,最後將野放回大自然。護送鶴群移棲的策劃工作,從1994年就已經開始,直到2001年,科學家才展開這項實驗性質的飛行。護送的輕型飛機有四部,工作包括輪流領隊、探測風向、觀察降落地點等。

為什麼這麼大費周章來訓練鶴的飛行呢?這支隊伍,引起我的好奇,我不斷追蹤牠們的行程,也開始對鶴的生態及移棲行為產生興趣。後來我才知道在北美洲的鶴類只有沙丘鶴及呼叫鶴兩種。其中呼叫鶴更是瀕臨絕種,1940年,只剩下十五隻在德州被發現。經過人為保育,這群野生鶴逐年增加,到2003年,已有184隻。除了保育野生鶴,科學家也採取人工繁殖,再進行野放的方式,來擴大呼叫鶴的數量。科學家將呼叫鶴分為兩大族群,在德州過冬的一群是野生鶴,在佛羅里達過冬的為人工繁殖的一群,約有兩百多隻。呼叫鶴可以長到五呎高,是北美長得最高的鳥類,因叫聲低沉,而得名。成鳥羽色全白,非常漂亮。因數量極少,很難在野地看到。

這幾年,每年秋天,我都會約朋友一起到印地安那州Medaryville鎮的野生動物保留區看成千上萬的沙丘鶴移棲,但我從來沒見過呼叫鶴。為了一睹呼叫鶴的丰采,我於八月間來到位於威斯康辛州Baraboo的「國際鶴類基金會」總會(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 簡稱ICF)。

ICF是一個非盈利的民間自然保護組織,其宗旨是致力挽救世界各地的鶴類及其棲息環境。以人工繁殖呼叫鶴,並帶領牠們移棲,就是ICF其中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ICF於1973年由兩位康乃爾大學的博士生Ron Sauey和George Archibald所創建,他們在進行鶴類研究和撰寫博士論文時,深感許多鶴類瀕臨絕種,決心創建一個從事鶴類研究和保護的基金會,並得到Ron的父母全力支持,將位於威斯康辛Baraboo的一個養馬場以每年一美元的價格租給他們,改建成鶴類養殖中心,並在這裡創建國際鶴類基金會。


1979年,ICF在Baraboo購買了自己的土地,把總部遷移到目前這個佔地225英畝的地方,陸續建了辦公大樓、圖書館、遊客中心、教育中心、鶴類展覽中心,以及一個擁有兩百多隻鶴的大型飼養場。ICF並與世界各地,約四十個國家的自然保育研究人員與科學家合作,直接參與當地保護鶴類的野外工作,以及濕地的保育,生態生境的維護等等。這些有利於鶴生長、活動的環境,也同時保護了其他的野生動物。

在三十八種已知的鶴類中,目前只有灰冠鶴、黑冠鶴、藍鶴、肉垂鶴、簑羽鶴、西伯利亞鶴、薩勒斯鶴、澳洲鶴、白頸背鶴、歐亞鶴、冠頂鶴、黑頸鶴、丹頂鶴、沙丘鶴、呼叫鶴十五種得以存留。除了極地及南美洲外,鶴類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洲。目前全世界只有ICF這個地方,可以讓我們同時看到這十五種鶴。

遊客入園參觀,解說員會做約兩個小時的詳細導覽,展覽中心的牆上並有圖片說明,讓大家認識每一種鶴的棲息地,分布地點及移棲路線,園內還播放影片,介紹鶴的習性、成長,繁殖以及ICF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等,非常有趣。經解說員導覽,我才知道中國大陸有八種鶴,是鶴類分布最多的地方,而某些鶴類,隨著季節遷徙,跨州飛越,在好幾個國家都能見得到。

Baraboo距離威斯康辛著名的旅遊勝地威斯康辛河谷(Wisconsin Dells)僅十分鐘車程。ICF於每年4月15日至10月31日對外開放,時間早上9 點至下午5點,有免費停車場及野餐區。夏日到威斯康辛河谷遊山玩水,至國際鶴類基金會順道遊是個不錯的選擇。一般門票每人9.5元,長者及學生有優惠價。

ICF地址:
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
E-11376 Shady Lane Road
Baraboo, WI 53913
Tel:608-356-9462
www.savingcran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