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人蔘

  我童年時,年節或冬令進補,母親總會在雞湯中加幾根蔘鬚。
人蔘雞湯,象徵媽媽的慈愛,凝聚一股膿膩的年節氣息。
這些年旅居海外,逢年過節,我經常到中國城看舞龍舞獅,但每聽到音響合成的鞭炮聲,總覺得失落了什麼。
我想起母親的時候,也燉一鍋人蔘雞湯。我燉雞湯,蔘大把大把的加,比起母親只捨得用蔘鬚,我熬的湯,味道更濃、更香。
我敢這樣誇口讚美自己,說穿了,只是拜西洋蔘之賜。
威斯康辛州產的西洋蔘遠近馳名,但很少人知道它的集散地在芝加哥。芝加哥是美國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威州蔘主要產地宛沙(Wausau),距離芝加哥大約六個小時的車程,人蔘在小鎮加工、包裝以後,運送到芝加哥銷售。芝加哥的中國城,家家店舖,都賣西洋蔘。
我住中國城附近,因地利之便,我煮雞湯,大把用料,也就不足為奇。
西洋蔘是名貴的中藥,它除了和銀杏一樣具有「活化石」的美稱以外,還有一個別名─森林中的黃金。
我曾經看過一份有趣的資料,記載美、加等國西洋蔘銷售的情形。以美國為例,產量的百分之八十銷往台灣和大陸,百分之十銷往東南亞,百分之十留在美國,銷售的對象大都是華裔。這份資料點出中國人對人蔘情有獨鍾,也顯示人蔘為美國大量賺取外匯,而贏得「森林黃金」的美名。
市面銷售的人蔘,都經過乾燥壓縮。朋友告訴我,新鮮的人蔘像小蘿蔔,鮮嫩肥胖,非常可愛。我很好奇,一直想找機會到人蔘種植場看看。
二月中旬,我前往Tomahawk參加「野狼研習營」活動,途經宛沙。我看見一家製蔘工廠,就進去參觀。這個季節,所有的人蔘種植場都不開放,我有點失望。但是,有位小姐非常熱心,她引領我參觀人蔘的加工過程,也讓我見識冰在冷藏櫃的新鮮人蔘。
她告訴我,人蔘那麼貴,主要是它的生長條件非常嚴苛。美國的人蔘,只有在北緯三十到四十八度,東經六十七到九十五度,海拔三百至五百的低山區的落葉林或針葉林中,才得以生長。除此,溫度、濕度、陽光照射的要求,也都缺一不可。她強調:「種植人蔘的地,大都是新開發、未曾種過其他作物的肥沃土地。人蔘的種植期最少要四年,才能收成,種過人蔘的土地,五十年內不能再種人蔘。」
我看見冷藏櫃有一小撮人蔘,色澤灰褐,又很粗糙,好奇的問:「為什麼大部份的人蔘都白白胖胖,就這些那麼不起眼?」她說:「別小看它們喔!特別內行的人才懂得買這種人蔘,這是最貴的野蔘哩!」
她解釋:「野蔘採集者,都是領有執照的草藥專家。現在山林中的野蔘已經很少,美國政府訂有法規保育生態,只准在每年的九月、十月之間採集野蔘。」她的話,令我想起「山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詩。採蔘者的生活意境,似乎與古人相近!只是,他們每年隱居山中兩個月,就可賺足一整年的生活費用了。
我們隨意聊著,她還告訴我許多人蔘的妙用。近年來,歐美各國也逐漸注意西洋蔘的醫療效果,很多醫學機構對它的藥理作用,做深入的研究。
下午四點,天色漸暗,層層濃霧籠罩,我怕天黑會迷路,遂起身告辭,小姐邀我五月或六月再來,她說:「那時,就可以看見綠油油的人蔘田了」。
我匆匆起程,一路行來,只覺得荒涼。極目所望,遍地白雪,偶見幾家農舍,更襯出北地的荒蕪。這景致,令人很難想像這裡就是著名的人蔘產地,孕藏「綠色黃金」。
夜幕低垂,車子在靜寂中踽踽前行。我取出人蔘片,在嘴中咀嚼,苦澀中帶點甘甜。這味道,使我思念母親,也讓我懷念台灣的年節氣氛。
旅居異國,彷如咀嚼人蔘,就是這滋味吧!讓我時時心繫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