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草原風格的極致─萊特的羅比之家

水平的意象,出挑的長簷,羅比之家是十分典型的草原式風格的建築

萊特相信好的建築傳達著某種訊息,它不只是一棟房子,它也是安全、溫暖的家

位於賓州的落水山莊,是羅比之家草原風格的延伸,是萊特六十歲以後的作品,他豐沛持續的創造力,使他到了晚年,作品仍不斷問世。

落水山莊直接蓋在瀑布上方,小溪流經室內,藉山石落水,渾然天成

傍晚,我倚著大樹,坐在芝加哥大學校園,看夕陽照在一棟又一棟古典、優雅的建築上,聽鐘聲悠揚響起,真是一種至高的享受。

芝大以哥德式建築聞名於世,校園內有一棟獨特的房子,列名於建築史,風格卻完全不同於校內其他建築,那就是「羅比之家」。

1971年9月15日,芝加哥市政府正式將它列名為歷史古蹟。這棟建築落成的時間是1909年,至今才一百多歲,冠上古蹟之名,想必有其歷史意義。是的,設計「羅比之家」的建築師,正是現代四大建築大師之一的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萊特在建築史上占一席之地,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他提出的「草原風格」和「有機建築」的理論,創意獨具,為他日後的聲名奠定穩固的基石(註:學界封他為新芝加哥學派或草原學派的先驅)。所謂的草原風格,基本上是將建築和大自然結合為一體。萊特崇尚自然,把自然當成最高的建築原則。萊特相信好的建築傳達著某種訊息,它不只是一棟房子,它也是親切、安全的,讓人有家庭溫暖的感覺。他的作品,不光著重在外型,他更重視的是這棟建築有沒有生命的外在藝術。

羅比之家是十分典型的草原風格建築,被公認為是這種風格的極致。這棟房子是萊特為芝加哥腳踏車大亨羅比(Frederick C. Robie)設計的家。1906年,羅比在偶然的機緣下,請萊特為他設計新家,羅比的要求是,房子能夠防火,人在起居室裡能自由欣賞街景,卻不要讓外人看見他在裡面,也不要窗帘、百頁窗那些多餘的廢物。

羅比之家就依這個概念而設計,它的外貌以水平的意象與出挑的長簷呈現,加上彩虹似的長條藝術玻璃窗點綴,讓人產生一種和諧的氣氛。在室內設計方面,它是以垂直的線條構圖,融合了日本式的禪意,家具的重心低落,窗台也故意壓低,充滿了詩的凝聚美。

這樣革命性的建築風格,在1910年代驚嚇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但在今天,這棟房子卻成為代表萊特建築風貌的最佳典範。他擺脫歐洲式的束縛,創造出一股全新的風貌,足以代表美國風格。

萊特的建築不僅表現在外觀的設計,連室內家具、擺設也都是整體的呈現。我參觀羅比之家的時候,導遊說了一段小故事,指出萊特的固執與自負,甚至到了霸道的程度。有一戶人家請他蓋一棟房子,落成以後,邀請他到新居小住,他發現女主人將他設計的室內擺設更動位置。第二天,他起個大早,乘著女主人還沒醒來,就將所有的家具擺回他原先設計的位置,聽說女主人一氣之下,從此不再邀請他到家中作客。

萊特雖然沒有正式受過學院的訓練,但他一輩子都在不斷的進修,學習自我成長。他一生設計了兩萬多件作品,除了羅比之家,位於賓州的落水山莊,日本的東京帝國飯店,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都是他的作品。落水山莊更是羅比之家草原風格的延伸,許多人都說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建築。

兩年多前,我們開車送女兒到華府史密松寧博物館實習,路過賓州時,特地繞到落水山莊。落水山莊是萊特為匹茲堡百貨公司大亨考夫曼(Edgar Kaufmann)蓋的週末渡假屋,位於一個很偏僻的小村,那兒林木蒼蒼,有山有水,有瀑布。考夫曼夫婦原來希望房子能面對瀑布下方,但萊特卻有不同的想法,他把房子直接蓋在瀑布上,讓小溪流經室內。落水山莊沿著山坡由下往上而蓋,房子被圍繞在一片森林中,整座山,就只有這棟建築。它遠離塵囂,藉山石落水,渾然天成。我第一眼看見它時,就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水平的意象與出挑的長簷,正如同芝加哥的羅比之家。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空入內參觀,在森林中環繞山莊逛一圈後,隔著小溪站在對岸欣賞,房子下方,瀑布從石壁披掛而下,潺潺水聲入耳,亦可感受到一灣清泉流經室內的清爽。

芝加哥郊區的橡樹鎮也有許多萊特設計的建築,他的住宅和辦公室都在橡樹鎮。這位掘起於芝加哥的建築師,從十九歲開始建築生涯,他豐沛持續的創造力,使他到了晚年,作品仍不斷問世。他有三分之二的作品是在六十歲以後才完成,落水山莊就是其中之一。他勇於改變既有的風格,嘗試新的潮流和趨勢,終於耕耘出一片自我的天地。

走出羅比之家,我有一種豐碩的充實感。歌德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的,羅比之家,讓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棟賞心悅目的屋宇,也讓我體驗了美的律動與規則,那些深具創意的旋律,在我心中迴盪、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