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1, 2008

媽媽!我怕車子 

台灣山區風景─樟貝湖

  在太魯閣東西橫貫公路的入口處,女兒興奮的要我為她拍照留影。我相機剛舉起,她就非常緊張的喊著:「媽媽!動作快一點,我怕車子。」
  「媽媽!我怕車子」,多麼掃興的話語。
  回國時,我特地帶著女兒到各處旅遊,讓她認識台灣。但是在著名的風景區拍照,她卻背負著這麼沉重的心理壓力─害怕車子。
  老實說,對這些不長眼睛卻又愛亂闖的車子,我也非常害怕。它們在馬路上東竄西跑,完全沒個準則。手握著方向盤的人,經常不知道該如何操控,因為在雙黃線道上,總有車子硬從背後超車;單線道上,也有車子非常有本事的擠過來並肩同行;有時動作稍微遲緩,馬上就有吵鬧的喇叭聲,提醒開快一點;一不留神,就會意外的發現有車子逆向迎面而來...,大家都在趕時間,卻急得沒有一點道理。
  行經蘇花公路清水斷崖一段,最令我心驚膽顫,在險峻的斷崖邊緣,也有人枉顧生命危險,以開快車、搶道來炫耀個人的開車本領。
  回到台灣,我好像回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島嶼。路是我熟悉的,我可以默念出每一條街道的名稱以及每一個城市鄉鎮的所在位置,但是,穿梭在街道上的車輛和過往的行人,又讓我感覺陌生。
  我看見一位老太太要過馬路,卻沒有人去攙扶她,也沒有車子要讓她;當我行經紅綠燈的路口,紅燈亮時,人車搶道互不相讓,我不知道這種交通號誌為何而設?一時之間,我竟以為自己患了暫時性的色盲;明明有停車場的地方,偏偏有人要在馬路邊停車,造成嚴重的交通阻塞。
  車子,是日常的交通工具,使用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進出。但是大多數的人不守規矩,使得車子在馬路上呈現的定位出了問題,街道一片亂象。
  「媽媽!我怕車子」,女兒這句話,聽來多麼令人心情沉痛。
  遊了半圈台灣,我算是大開眼界,對於擁有台灣駕照的駕駛者,的確佩服到極點。可是,這一路行來,夾雜在紊亂的車道間,卻也讓我對自己的家園感覺失望,到底人們的公德心與守法的精神在那裡?
  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是每個旅遊者最大的心願。我相信只要人人遵守交通規則,加上一點點禮讓的心,台灣就不會有「媽媽!我怕車子」這個問題存在了。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閱讀分享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小說,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作者Khaled Hosseini來自阿富汗,他另一本小說「The Kite Runner」 (追風箏的孩子),也是一本暢銷書,已被拍成電影。電影我也看了,感覺上小說的敘述比電影強很多,兩小時的電影,被過度濃縮,很多非常動人的情感沒有表達出來。當然,電影也很好看,只是看過小說後,再看電影,會覺得情節過於省略。「The Kite Runner」全書的主要角色都是男性,作者把父子、主僕、兄弟之間的誤解、理解與愛,描繪得絲絲入扣,讓人不想掉淚都很難。
  作者的網站:www.khaledhosseini,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拜訪。
  「The Kite Runner」寫男,「A Thousand Splendid Suns」寫女,作者對於兩性的書寫,可謂高手。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出版不久,即躍登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雖然我們選書,不能盡信排行榜,但是一書本能暢銷,總有它迷人的地方。
  讀完這本小說,稍微了解一點阿富汗的習俗、文化,也彷彿瀏覽了阿富汗近四十年來的變遷。外侵、內亂、軍閥割據、專制獨裁,戰爭背景,和我們的近代史也頗類似。作者以悲憫的角度,述說兩個女人的不幸與堅強,這是一個非常哀傷的故事,阿富汗的女人所承受的悲哀,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兩個女主角,Mariam 和Laila 的年紀相當於我和我女兒的年齡,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嫁給一個殘暴的老頭,兩個女人的個性、冷戰、友誼、親情,每一段細節,都令人感動。
  節錄一小段我很喜歡卻很傷感的文字,與你共享
 Mariam did not sleep that night. She sat in bed, watched the snow falling soundlessly.Seasons had come and gone; presidents in Kabul had been inaugurated and murdered; an empire had been defeated; old wars ended and new ones had broken out. But Mariam had hardly noticed, hardly cared. She had passed these years in a distant corner of her mind. A dry, barren field, out beyond wish and lament, beyond dream and disillusionment. There, the future did not matter. And the past held only this wisdom: that love was a damaging mistake, and its accomplice, hope, a treacherous illusion. And whenever those twin poisonous flowers began to sprout in the parched land of that field, Mariam uprooted them. She uprooted them and ditched them before they took hold.
But somehow, over these last months, Laila and Aziza-- a harami like herself, as it turned out—had become extension of her, and now, without them, the life Mariam had tolerated for so long suddenly seemed intolerable.
We’re leaving this spring, Aziza and I. Come with us, Mariam
The years had not been kind to Mariam. But perhaps, she thought, there were kinder years waiting still.
  看完這本書,我只想說一句話,我們都是很幸福的女人。
  這本書台灣已經有翻譯版,聽說翻得不錯。書名:「燦爛千陽」,如果你人在台灣,又有興趣看,不妨到書店找一找。

Monday, October 27, 2008

秋意正濃

飄零的紅葉,送給遠方的友人

滿地的繽紛,傳達我的祝福與思念

藍天白雲呀!如果你是信使,是否也捎來朋友回給我的問候!

  十月十六日「芝加哥論壇報」刊登一篇群鷹過境伊利諾州的報導,十月十八日我們到印地安那賞鶴時,羅效玉帶來這份報導,看了內容後,覺得滿有趣的,因此也想親自去看一看鷹群過境的場面。昨天約了幾個朋友,就一起到位於Zion的Illinois Beach State Park賞鷹,賞鷹的故事以後再聊,今天先讓大家看看Zion 附近的秋景。Zion位於伊利諾州和威斯康辛州的邊界,小城植滿楓樹,此時,正是紅葉飄零時,放眼望去,像燄火般,熱情的燃燒著。
  氣象報告四點以後就會有冷鋒來襲,而且氣溫會急遽下降,後來果真如此,瞬時之間,狂風驟雨。但我們真的非常幸運,三點以前,天氣好得不得了,藍天白雲,加上滿樹的繽紛色彩,讓我們在即將大雪紛飛的前夕,捕捉住了秋天的尾巴。

Friday, October 24, 2008

納許維爾的夜店

Grand Old Opry House 是美國鄉村歌曲的搖籃,許多明星經由這座音樂殿堂,走向好萊塢,風靡全世界

納許維爾街頭一角

  偶爾,會不經意的想起一個曾經去過的地方。不是刻意安排的行程,卻在無意中闖進,就像在田納西的納許維爾(Nashville),這個美國鄉村歌曲的發源地。
  那一夜,在納許維爾的旅程已接近尾聲,已經離開住宿一個星期的大飯店,卻仍捨不得離去,看到一家小小的汽車旅館,就乾脆又進去投宿一夜。
  小旅館旁邊一家小酒館,反正閒著沒事,進去喝口飲料又何妨。走進去,想點一杯雞尾酒,沒想到,回答竟是本店只賣瓶裝酒,不分杯零售。既然如此,就來一瓶啤酒,總得給個酒杯吧!對不起,本店不提供酒杯。入境隨俗,既然大家都拿著瓶口對嘴喝,我也跟著豪放起來。
  隨意找個座位喝著酒,突然一陣吉他調音聲,接著四、五個男孩走上舞台,開始哼唱起來。很美的旋律與合聲,但不是我熟悉的曲子。演唱後,一個男孩拿起麥克風,說這是他們前天才作的曲,今天來此試唱,希望台下的人會喜歡,如果有意見,也歡迎提出來討論。他們走下舞台後,一個女孩上來,自彈自唱一段,然後徵求台下的人上來與她合音,這也是她新寫的歌,曲調還在修改中,但是唱唱看,也許她在這邊能找到一些靈感把這首歌修正得更動人。一個中年婦人上台後,先朗誦一段歌詞,寫的是給兒子的祝福。兒子即將離家念大學,媽媽心情依依不捨,高興兒子即將單飛成長,卻又放不下心中的掛念。
  一首接續一首,不同的作者,敘說不同的故事,有初墜情網的歡欣,有過往雲煙卻難以忘懷的情愛,有人世的悲歡,有歲月的惆悵,亦有對生命的關懷。看得出來,他們之間,有些彼此早已熟識,有些,對這個場地仍然陌生。大家輪流上台,發表新作品,談歌詞,談他們創作這首曲子的心情。
  我猜測,納許維爾有許多這樣的小酒館。許多鄉村歌曲的作者與演唱者,來到這個城市發展,他們期待在小酒館唱過的歌,有一天能登上「Grand Old Opry House」的舞台,那兒的演唱,現場轉播到全國的電台,那兒有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有許多成名的歌星。美國有許多鄉村歌曲的明星,以「Grand Old Opry House」為家,他們經由這個音樂殿堂走向好萊塢,風靡到全世界。  
  坐在角落,靜靜的聽,我正跟著一群音樂家集聚一堂。鄉村歌曲的簡單旋律,讓聽者心裡沒有負擔。
  那一夜,藉由酒精在體內發酵,我的心沉醉在歌聲中,陶醉在一個無憂無慮的世界,那是一個只渴求纏綿歌聲,不需睡眠的夜。

Thursday, October 23, 2008

書架上的風景

一看這雜亂無章的模樣,不用說,這準是我的書架囉!

  女兒天生具有藝術細胞,她的書架就像一座美麗的櫥窗,架上的擺設,總是隨著心情或季節呈現不同的風貌。頑皮的時候,她把人體解剖模型、動物的骷髏骨頭,以及稻草巫婆擺在一起,抗議媽媽沒敲門就走進她的房間。架上呈現的幽默感,經常化解母女不必要的言語衝突。興高采烈時,她會將精心製作的陶藝作品、繪畫、摺紙、剪紙擺滿書架,期待與父母分享她學習的成果。她的書架,宛如一座親子溝通的橋樑。
  老公做事一板一眼,看他的書架,就能了解他的為人。他的架上總是條理分明,電腦書籍、工程書籍、工具書、旅遊書、各類雜誌一字排開,整整齊齊,只差沒將每本書編上書目而已。我寫作,需要查資料,不需絞盡腦汁,不用翻箱倒櫃,問他一聲準沒錯,幾分鐘之內,他就會把我需要的東西影印出來。
  比起他倆,我的書架更溫馨有情。我總會隨時空出兩大格,收留父女倆的舊書籍或過期雜誌。落難書籍在我的架上暫住一些時日,朋友來訪,看上眼的就挑走。其餘的書,我會選個吉日,通通送到住家附近的圖書館捐贈。
  我的興趣廣泛,又喜歡根據書上的論點依樣畫葫蘆,盡信書的結果,讓我的書架顯得雜亂無章。插花、園藝、琴譜、畫冊、文藝、攝影、水管裝修、室內裝璜...部頭大小不一,個子長短不齊,群書並列在架上,彷如一群無紀律的大兵接受典閱。
  架上最小的一本書,是琦君所著「母親的書」,全書只收七篇散文,為洪範出版的口袋書,書雖小,卻是我特別珍愛的一本。有一年,路過紐澤西,順道拜訪琦君阿姨,她知道我們全家要來,特地下廚做了糕點,李伯伯還準備好多喝茶的小點心。我們暢談一下午,又匆匆趕路。臨行前,琦君阿姨送我這本「母親的書」。她說出門在外,有一本小書放在口袋,偶爾拿出來翻一翻,可以解解悶。這本小書,讓我憶起那個熱情愉悅的午後。
  我喜愛旅遊,地圖,自然而然在我的書架日復一日擴張版圖。這些地圖,大都是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供應的,雖是免費索取,我卻一張也捨不得丟。閱讀地圖,讓思緒重回舊地馳騁,也順道探索新的旅遊景點,按圖索驥,是我閒暇最大的樂趣。食譜,與地圖同樣受我青睞。我雖不擅長料理佳餚,卻獨鍾情於閱讀各類食譜。精美的圖片餐點,加上簡易的做法說明,觸動的,豈僅是味蕾而已,它更讓我有無限的憧憬,勾勒著也許某天,我也能變成大廚的願景。
  架上每一本書,都有一段源遠流長的故事。大峽谷的浩瀚,布萊思國家公園的壯觀,南極冰山的詭異,遠古生物演變成化石的奧妙,外太空的莫測高深,人世間的情愛與滄桑...大千世界,全都濃縮在書架上。
  牆面四處林立的書架,讓小小的家有一股溫暖的氣息。一家三口,各有各的書架,書架上的風景,正反映出三人不同的個性。女兒是個心思細膩的唯美主義者;老公凡事認真,一絲不茍;而我,則是大而化之,得過且過。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一封給父親的信

珍珠港─亞利桑那博物館

夏威夷風光─Halona blowhole 一群人正在練習潛水

烤乳豬晚宴會場,原住民正在表演撒網捕魚

註:
  整理信件的時候,看到這封幾年前寫給父親的信,心中百感交集。當時是要寄一本書給父親,也就順便囉囉唆唆寫了一大堆,無頭無緒,像一堆流水帳。如今再翻出來看,突然覺得珍貴起來,雖是流水帳,至少父親還能親自讀它,如今父親垂垂老矣,躺在病床上,我即使有心好好的再寫一封信,他也無法親自閱讀了。
  上回去看他,我的行囊中真不知該裝些什麼才好,我不知道該送他什麼禮物。物質,對他來說,已經沒有實質意義,他像個任性的孩子,躺在床上,給他再亮麗的東西,他也只是隨手一揮,叫你擺在桌旁。後來,我帶了一本琴譜,我決定就彈幾首曲子讓他聽一聽。我猜測,至少琴音,還能喚起他一些過往的記憶吧!兒時,他教我彈琴,從五線譜開始,一個音符一個音符教,他老了,我彈琴給他聽,其實很傷感。很多曲子,是他年輕時候彈過的,我像一個嚴肅的老師,要他猜我彈的曲目,他無法言語,我只能用選擇題一、二、三、四讓他挑,讓他舉手選答案,他幾乎都答對,他的頭腦很清醒,像一部用舊了的電腦,硬體已經支離破碎,軟體卻還有它的功能。他的清醒,讓我更難過,如果他什麼事都不記得,不是更好嗎?至少,他不會在意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的肢體呀!
  歲月,豈止摧人老,歲月帶走的,是無法追回的歡笑與悵惘!

爸爸:
  世滄到夏威夷開會,我順道跟去玩,剛從夏威夷回來,向您問個好。
  在珍珠港,我買了一本小冊子給您,爸爸對二次世界大戰總是心有餘悸又念念難忘,這本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小冊就給您留個紀念吧!
  夏威夷風景如畫,我們住在檀香山的Waikiki海灘,房間面向山,那個景像極了內湖、淡水附近。平地高樓林立,山坡蓋滿了房子,看到這樣的景致,讓我滿想念台灣。
  夏威夷的氣候及植物和台灣也很類似,略帶潮濕的海風,山坡種滿九重葛,海岸植滿椰子樹。聽說這裡有很多台灣的留學生,但是我們在夏威夷其間,幾乎沒有聽到有人講中文。那裡主要的語言是英文和日文,所有的地方都有日文說明,滿街都是日本人,走在街上,還以為到了日本。走進店裡,店員常常誤以為我們是日本人,跟我們講日文,或者拿日文的說明書給我們,我們反而還要再要一份英文的。
  日本人多,日本料理店當然也多,也許競爭得厲害,在夏威夷,反而是吃日本料理最便宜,最划算。世滄開會期間,大會供應餐點,我的飲食就自我打點。他開會的時候,我就拿著地圖到處逛,我找到一家道地的日本超市,發現這家超市做的便當好吃、多樣又便宜(約美金三元到七元之間,在觀光區,這樣的價格就不能算貴)。出門在外,難得吃到這麼合胃口的東西,想到世滄天天吃漢堡、三明治,我卻大啖日本料理,實在有點過意不去,有時,我約他中午回旅館,跟他交換餐點,讓他也嚐嚐日本料理的美味。
  我們只在歐胡島停留, 除了逛街,看海,也去爬山。我們登上一個叫做Diamond head的火山口,爬坡的路程雖累,登上山峰時,就覺得汗沒有白流。由山頂腑瞰圓圓的火山口,望向遠處的檀香山市區,青山、碧海襯著藍天,頓時心胸為之開朗。雖然只有短短一星期,我們幾乎整個島都逛遍了,珍珠港,玻里尼西亞文化村,Nu'uanu pali 古戰場,每個地方各有特色,都很值得一遊。
  另外,很值得回味的,是安排在海邊的烤乳豬晚宴,這是大會提供的節目。這次參與研討會的對象,是全美各大學與行政管理電腦系統有關的教職員,四千人左右。光是載人到海邊吃這麼一餐,就動用了七十幾部大型的遊覽車,陣容浩浩蕩蕩。品嚐烤乳豬外,晚宴的節目更精采。除了觀賞玻里尼西亞的祭典,夏威夷舞蹈外,還有許多流動的民俗攤位,教大家做夏威夷傳統手工藝,像編草帽,組花圈等等,也教大家跳草裙舞。別看這些平常在課堂上正經八百的教職員,玩起花樣來,可是童心一片呢!超搞笑的。
  回程時,同樣是這七十多部遊覽車載我們回去,人雖多,卻疏散得非常快,不到半個小時,所有的車都上了高速公路。這讓我想到夏威夷不愧是觀光之都,交通的安排,在許多地方是大費周章之事,在這裡卻安排得井然有序。
  在熱帶地區待了一星期,昨天剛下飛機時,芝加哥正飄著大雪。我們的班機在密蘇里州上空多繞了二十幾分鐘,等待芝加哥國際機場清理跑道(正在除雪),還好,只擔誤二十幾分鐘,沒有誤點太多。離開夏威夷時,那邊華氏八十度左右,回到芝加哥,約華氏二十九度上下,九個鐘頭的飛行,就從熱帶回到寒帶,冷暖之間,還真有點不適應呢!
      美玲03/11/2005


Monday, October 20, 2008

與輕型機同翱翔─呼叫鶴移棲計劃

呼叫鶴可以長到五呎高,是北美長得最高的鳥類,因叫聲低沉,而得名。成鳥羽色全白,非常漂亮。因數量極少,除了博物館,很難在野地看到。這張照片攝於芝加哥大地博物館(Field Museum)。

註:
  十月十八日,由周賢孟領軍,喬慧如、趙逸、龔蕙、羅效玉、趙世滄及我;我們一行七人,開了一部van,到印地安那賞沙丘鶴,雖然現在還不是賞鶴的高峰期,但 也已經可以看到三千多隻鶴了。這個時候去,實在很好,不會太冷,還可以在森林中閒逛、健行、看夕陽。來回路程中,邊聊天,邊吃零食,彷如又回到學生時代的郊遊。賞鶴,話題難免繞著鶴群東南西北亂扯,我談到每一年會從芝加哥上空飛過的一組飛行隊伍,竟然很少人注意到這一群美麗的白鶴。我今天貼上這篇,簡單介紹一下這項由飛機帶領白鶴飛翔的計劃。希望你與我共同來體會一下人為與自然界之間的奧妙關係。 

  每年十月底,芝加哥附近會出現一群奇特的飛行隊伍。這支隊伍,由一部超輕型飛機領隊,帶領一群姿態優雅的呼叫鶴(Whooping crane),在天空呈人字型排開。
  呼叫鶴原本在美洲大草原有大量族群,後來因為美國開發大西部,加上獵殺,族群逐漸衰微,根據專家統計,一八六0年,約有一千四百隻左右,至一九四○年,竟只剩下十五隻。後來經過人為保育,這群野生鶴逐年增加,到二00三年,已有一百八十四隻。科學家雖刻意保護這群野生鶴,卻也不免擔心如此弱勢的族群,禁不起一場颱風的侵襲,或一場疾病的肆虐而絕種。於是,科學家遂採取人工繁殖,再進行野放的方式,來擴大呼叫鶴的數量。目前,靠人工繁殖的呼叫鶴,約有兩百多隻,加上野生的,總共也才四百多隻。
  為了帶領人工繁殖的呼叫鶴在寒冬來臨時移棲,科學家利用超輕型飛機訓練牠們飛行。
  護送鶴群移棲的策劃工作,從一九九四年就已經開始,直到二00一年,科學家才展開這項實驗性質的飛行。第一年,帶了七隻鶴南下,第二年帶領十六隻鶴飛行,至今成果豐碩。護送的輕型飛機有四部,工作包括輪流領隊、探測風向、觀察降落地點等。
  孵育幼雛,在馬里蘭州的Patuxent野生動物研究中心進行。飛行計劃,從四月、五月鶴還在卵中孵育時就已開始,鶴是屬於早成性的鳥類,還在蛋裏面時,就會在殼裡細聲的叫,因此,孵育期的最後十天,科學家就在周遭播放輕型飛機的噪音以及母鶴的叫聲,讓牠們熟悉聲音頻律。小鶴長到兩星期左右,飛行員即漸漸接觸小鶴,拿些小鶴玩偶逗牠們玩,同時在飛機附近放些假鶴,吸引小鶴親近這個大怪物。為了避免鶴太依賴人,而失去野外求生的本能,科學家只讓飛行員和餵養者靠近。人與鶴接觸時,必需裝扮成鶴,全身以白布緊密包裹,連臉孔都不能露出。
  鶴長到四十至六十天左右,就被送到威斯康辛中部的Necedah野生動物保留區,進行野地訓練,在這邊,牠們要學會在濕地覓食、展翅高飛等各項技能。
  秋末冬初,呼叫鶴開始南下的旅程,由Necedah保留區出發,目的地是佛羅里達中西部海岸的Chassahowitzka野生動物保留區,這是一段漫長的路途,途經伊利諾、印地安那、肯達基、田納西、喬治亞幾個大州,全程約有兩千公里。
  狀態良好的情況下,一天可以飛行一百五十公里。飛行的速度,往往和鶴的體力、天氣好壞以及風向有關。有時牠們一天只飛三十公里就得停下休息,有時風把隊伍吹散了,飛行員還得費點功夫把牠們找回來(每隻鶴都帶有追蹤器)。這些嬌貴的鶴一落地,工作人員就得急忙把牠們聚集一塊,用臨時籬笆圍起,以免半夜被野生動物吃掉。第一年飛抵佛羅里達的七隻鶴中,就有兩隻被山貓(Bobcat)吃了,讓工作人員不得不特別顧慮這些意外事故。
  科學家原先期望鶴群經過三年的飛行訓練,就不再依賴飛機護送,而能自行認路,由經驗老道的識途老鳥,帶領初生之雛。呼叫鶴平均長到五歲,即開始生育繁殖,如果鶴的下一代,能由牠們的父母帶領飛行,科學家的心血,就不算白費了。
  這項飛行實驗的結果,出乎科學家的預料。二00三年四月,二十一隻呼叫鶴自行整隊,從佛羅里達往北飛,牠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沿著老路返鄉,回到威斯康辛的Necedah老家,這回,沒有飛機護送,牠們憑著真本領回到故鄉。
  科學家將呼叫鶴分為兩大族群,在德州過冬的一群是野生鶴,在佛羅里達過冬的為人工繁殖的一群。
  佛 羅里達在二OO六年二月初有一場致命的龍卷風,造成約二十人死亡。人受害,連鳥也不能倖免。我在「芝加哥論壇報」看到一則新聞,二OO五年底由威斯康辛用輕型機帶領飛到佛羅里達的十八隻呼叫鶴,也在這場天災,確定死了十七隻,剩下那一隻,科學家還在尋找。後來我就不知道那一隻的下落如何?天災難測,能不悵然!

Friday, October 17, 2008

蓓思

蓓思是地質學家,喜歡冒險,經常到野外蒐集石頭,大石頭能代表她嗎?沒問題的,那只是象徵,石頭的堅硬,正如我們的友誼。
 
  蓓思是我教過的學生中,年紀最大的。她常常拿著我班上小朋友的照片,看了又看,然後哈哈大笑地說:「嗨!這就是我的同班同學嗎?」
  認識蓓思,是在一個中秋節的夜晚。幾個中國同學聚一起,原來只是藉著賞月,抒解思鄉情愁,但聽說同學中,有人邀請外國女孩,我們就更加刻意地,準備賞月的應節食品。我第一眼看見那一頭金色的秀髮,就覺得她有一股不凡的氣質,出眾的美。她帶來一鍋熱湯,用純正的英語,柔軟地訴說那鍋湯的由來,原來是瑞典人特殊節慶才喝的湯,是傳統的瑞典食品。我才知道,她是瑞典人。
  中秋節過後一段時間,蓓思跟我學中文。她常苦惱,和我們這群中國人在一起,當我們用中文交談時,她就得尷尬地站一旁。我在中文學校教書,手邊有一些教材,很自然地,常把剩餘的講義留給她,她也習慣性地一星期來找我一次。
  蓓思認真學習的態度,著實令人敬佩。每星期五晚上,即使狂風大雪,她也一定準時來上課。現在用中文交談,一點也難不倒她,我們一起上中國城市場,她會用中文向老板說:「我要兩磅豬肉,一把空心菜。」老板聽見外國女孩說中文,都會樂得多秤一些斤兩給她。
  我們邀她上中國館子,她看我們直接用筷子挾菜,也一起隨俗。一道「芋頭鴨」把她給迷倒了,她簡直難以相信中國菜能做得那麼精緻。現在她改吃米食,上班都帶便當,她迷上一碗牛筋麵時,可以上市場,買三磅的牛筋,連續吃好幾餐。初嚐我做的海蜇皮,她讚不絕口,直說:「嗯!我喜歡,我瘋狂!」但是海蜇皮的音,一直發不準,說成孩子皮。上星期,我們上課的內容,是習作一道海蜇皮,她認真地將材料及烹飪過程記下,下次聚餐,她應該會秀一道拿手菜「孩子皮」吧!
  蓓思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地質科學系,從小有蒐集石頭的嗜好,我去看她的蒐集品,有許多不知名的礦石和各類的化石,包括三葉蟲、螃蟹、魚等化石,琳琅滿目,簡直是間小博物館。問她那來那麼多的石頭,她說有些是到各地撿來的,有些是交換來的。
  我告訴她中國也有許多漂亮的礦石,但是以玉最為知名,玉在古代中國代表著王侯貴族的身份地位,即使是現在,民間也有許多愛蒐集玉的人,台灣有個玉市場,專門買賣玉石。聽完我介紹中國玉石,她馬上到中國城圖書館借了好多有關玉器、漆器、陶磁的書來研究。外國人喜歡中國的東西,大都止於欣賞,諸如欣賞中國書畫,喜歡中國菜。蓓思對於中國文物,不僅止於欣賞,甚至可以說是迷戀,尤其對中國的玉石,更是情有獨鍾。每當我提及故宮博物院的玉,她就恨不得能飛到台灣,走一趟故宮。
  雖然是瑞典人,由於從小住在美國,英文倒變成蓓思的母語,可是她並沒有忘記瑞典文。我教她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她也用瑞典文,朗誦一篇瑞典小詩與我共賞。她曾經教過德文,我常羨慕她會說那麼多種語言,她卻告訴我一段辛酸的往事。她父母擔心她忘記瑞典文,小學時,送她回瑞典,後來,又覺得德國教育辦的比較好,再送她到德國。在德國那段時光,最令她寂寞難奈。一個最需要父母愛的稚齡兒童,卻背負著離鄉背井的情懷,曾經為了買一瓶牛奶而煩惱,說了三、四種別人聽不懂的語言,仍想不清楚該用那一種才是正確的。兒時,語言的混淆與迷惑,常讓她不知所措。現在,她學中文,完全是出自對中國文化的喜愛,我問她學中文可仍然有些困擾,她回答:「不!越學越有趣。」
  若問我教蓓思學中文有何感想,我的回答是:「真好!越教越起勁。」安排教材,雖然仍以華語課本為主體,我亦可以隨意安排任何課程來教她,讀詩、寫書法、畫國畫、介紹故宮文物,甚至聊天,做一盤菜,只要是有關乎中國的,都嘗試著教。她糾正我英文發音,教我認識礦石,講些有趣的美國風土人情,我們在相互學習當中,成為知己。我開她玩笑:「我拿妳當實驗,設計我的教材,改進我的教學方法,妳是我實驗班的第一個學生。」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貓的寒假

註:
  男孩的秘密已經告訴我了,今天再貼一篇有關貓的文章。這篇是很久以前寫的,那時候,大家都在念書,同學之間的情誼特別深刻。蓓思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當年我在中文學校教書,有一些現成的教材,她又對中華文化特別感興趣,就跟我學中文。整理這篇文章,想到從前經常相聚的種種,有一股很甜蜜的感覺,雖然不知道蓓思現在人在哪裡?這份友誼,我永遠銘記心頭。

  寒假一放,同學們買了機票,個個都回家了。一聽說我們不外出渡假,左鄰右舍一戶戶人家,爭先恐後地將整串鑰匙交到我們家,門的、信箱的、車子的,不外乎要我們去清清冰箱,查看信件,暖暖車子。蓓思除了帶來一串鑰匙,索性將她的寵貓也抱過來。她家遠在維吉尼亞,回去兩週,帶隻貓總是不方便,讓牠去住貓兒旅館嘛,恐怕得花一筆龐大的開銷,抱到鄰家當然是最好的辦法。
  蓓思列了一長串的飼貓守則交給我,包括牠一天該吃多少次啦!萬一感冒該找那家獸醫就醫啦!天冷不該讓牠外出啦………零零碎碎寫了十多條。我一看,簡直荒謬極了。區區一隻小貓,那來那麼多的規矩。雖然未曾飼養過貓,大貓小貓倒也見識過不少。當然,貓兒來到我們家渡寒假,女兒最高興了,剛好女兒也放兩星期耶誕節假,因此我們將照顧貓咪的工作推給她。
  以前貓兒來到我們家,一溜煙一定就竄進女兒房間裡。這回,牠看著牠的所有家當都搬來了,心裏大概知道來渡長假的,任我們怎麼騙,牠硬是不肯進女兒的房間。東聞聞,西瞧瞧,逛了老半天,往我床上一跳,倒頭就睡,那是牠最滿意的地點了。我大聲喊:「貓兒!不准上去,過來!」牠卻視若無睹,偏偏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躺著動也不肯動,喊破了喉嚨,牠仍是愛理不理。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貓在我們家遭遇到大困難了─語言障礙。牠平常聽的、喵的,可都是英文,一旦來到中國人家裡做客,這問題可不就大了嗎?牠既然愛霸佔我的床,我想,也許是牠看中我床上的毛毯吧!只得將毯子移到地毯上,讓給牠。難道毯子讓給牠還不成?這貓倒也精巧得很,現在牠知道我不喜歡牠強佔我的床,看見我,立刻跳到毯子上假寐。只要我一出門,再回家,床上的被窩,準會被牠睡出一個大洞來,真是拿牠沒辦法。不過,牠倒是一隻頗愛乾淨的貓,絕不隨地拉屎撒尿,我們將蓓思帶來的一大盆沙放在浴室裡,牠挺守規矩的,上完廁所,將排泄物都埋在沙裡。
  貓兒最愛坐在窗台上看我們鄰家的鴿子。我們搬進這棟百年老屋隔天,一對鴿子也隨著飛到我們臥房對面的窗口。起初,只在窗口上跳來跳去,沒幾天,竟然口銜樹枝,在鄰家窗口築起巢來。我們原以為,鴿子築巢是為了過這寒冷的冬天,沒想到,母鴿竟下了兩顆蛋,在這嚴寒的雪天孵起蛋來。當我們發現小鴿時,外頭正下著大雪,也許是過於寒峭,相隔不到三小時,小鴿動也不動,顯然是凍僵而死了。兩隻大鴿子不忍棄巢,常守在二樓或三樓窗上。我們這隻客貓,只要看見大鴿子回來,一定馬上跳上窗台,不停地對著窗子抓呀抓。女兒說貓是肉食動物,牠一定是想吃肉。我說算了,妳沒有看牠天天吃的是貓餅乾,貓罐頭,牠哪裡懂得肉的味道!說的也是,以前的貓狗,我們總是餵牠們吃剩下的魚肉,現在的貓狗,天天吃的是罐裝的貓食、狗食,牠們哪能談吃的藝術?蓓思帶來的一箱貓玩具裡頭,也有一隻玩具老鼠,那也只是讓牠見識老鼠的模樣,玩玩罷了,這隻膽小貓,果真見到真老鼠,恐怕也只有逃走的份。
  我原來在室內栽了幾盆綠色植物,包括一盆蓓思送給我的辣椒。某夜醒來,聽到貓兒大聲喵喵哭號,趕忙起來查看個究竟,老天!我那整盆辣椒竟然被牠吃個精光。「貓兒呀!貓兒呀!你是一隻吃素貓嗎?竟然把你的主人送給我的禮物吃回你的肚裡去。深怕我其他植物讓牠一併吃了,只得緊急搬到後陽台。沒想到一夜的霜,竟把我那些熱帶植物全給凍死了。有一盆仙人掌,我和女兒苦心栽培了一年半,也在這次天災中慘遭死亡的命運,唉呀呀!又是貓兒惹的禍。
  當初蓓思隻身來到芝加哥念書,想藉著課餘養隻寵物陪伴她,挑中這隻黑貓。其實這隻貓,陪伴蓓思已經五年。自從我們認識蓓思,這隻貓即變成女兒最要好的動物朋友。女兒一直喜歡小動物,和這隻貓也算是有貓緣。
  過兩天,蓓思回來了,貓兒也要結束牠的寒假生活。當然,我也得準備列一長串的單子交給蓓思,你們想,我會列一張什麼樣的單子呢?

Tuesday, October 14, 2008

貓兒搬家

註:
  一個我非常疼愛的男孩,要我寫寫關於貓的文章。幾天前,他送一封e-mail 給我,內容大約是這樣的:「老實說,有時無聊都會去逛逛妳的部落格耶!寫的超好的啦~~ 攝影的照片也都好漂亮耶 !下次有機會 一定要跟妳討教一下攝影的技巧 。對了對了,妳有沒有興趣寫幾篇有關貓咪的文章阿~~最近對貓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 ,(詳情以後再偷偷跟妳說)。」
  看看!收到這樣的信,我能不寫嗎,為了這個男孩,就算擠破頭,我也要擠出一篇呀!
  其實,這個男孩的文章才真是寫得超超好的啦!


  偶然看到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回答觀眾的信件,解決觀眾的一些日常生活問題。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要搬新家,該如何安撫我的兩隻寵貓,讓牠們不因環境的改變,而變得焦躁不安?」我一聽這個問題,簡直可笑極了,區區兩隻小貓,也值得這麼大驚小怪的寫信到電視台嗎?奇怪的是,主持人竟然鄭重其事的回答:「搬家時,要用寵物籠裝好,像載你的小孩一樣,將牠們放在安全的汽車後座,千萬不可以將牠們放在搬家貨車上,讓牠們有不安的感覺。等搬到新家後,將所有貓的玩具和貓放到一個房間內,讓貓漸漸習慣新家的環境。隔幾天,再開放另外一個房間,慢慢擴大牠的生活空間,一陣子後,貓兒就會適應一切了。」
  美國人養寵物,真是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搬個家,都要先修一門「貓兒心理學」。但是從某個角度來看,美國人做事的確比較能夠尊重對方的感受,即使對寵物也是這樣。中國人搬家,很少人會去想到貓狗是否能夠適應新環境,甚至也很少考慮到孩子對新環境的反應。
  我有一個朋友,為了孩子的學區,屢次搬家。每次都只顧自己的意見,將孩子送到大人自認為滿意的學區,卻一點都不顧孩子屢次換新環境、新學校的感受。好幾次,我看著孩子苦苦哀求他母親:「拜託!不要讓我再轉學,我才認識幾個好朋友,我要和他們在一起。」當媽媽的,非但不理會,還對著孩子大聲吼:「你懂什麼?媽媽好不容易才為你找到一個好學區,要搬家,我還得花錢呢!」我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真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該是每個父母的共有心情,但是有時候,我們也該顧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意見。
  貓兒搬家,其實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也能夠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一點小道理。

Monday, October 13, 2008

大湖之泉

  沿著美國、加拿大邊境,蘇必略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連結成一片廣闊的五大湖區,構成世界最大的淡水水體。這幾個大湖,以前是到北美洲內路探險的重要途徑,現在還是一條內陸運輸的要道。幾個大城市如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蘭、多倫多等,都因為臨湖而建立、開發成為國際大都會。不論是經濟、觀光價值或歷史意義,五大湖在美、加的開拓史中,有很重要的影響。
  五大湖的浩瀚,源於冰期時的大陸冰川沖蝕。過去的兩百萬年裡,冰川幾度進退維谷,沉積堆疊,造成今日繁華的五大湖。
  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南側的建築前,有一座雕塑噴泉,就將五大湖同源共生、互蒙其利的循環關係,刻劃得非常傳神。
  這個噴泉是著名雕刻家塔非(Lorado Taft 1860-1936)在一九一三年完成的作品,五個氣質不凡的女神代表著五大湖。她們手中所捧的貝殼流程,正如五大湖的水利循環系統,彼此相傳。最高的一個是蘇必略女神(蘇必略湖是五大湖中最大的湖,也是全球最大的淡水湖),她將水傳給左邊站著的密西根女神,中間的休倫女神,又將水引給右邊的伊利女神,最低層的是安大略女神,她伸出的右手,象徵著湖水東流入海。
  我很喜歡這座名為「大湖之泉」的雕塑作品。閒暇的時候,坐在博物館的南側公園旁,讓自己沉浸在古典的藝術氣息,以及現代文明的潮流中,在最熱鬧的密西根大道上,浪漫的感受這些女神的溫柔。她們在晴空下,與世無爭的傳達著某些訊息,訴說著流金歲月的燦爛,也表達了浮光掠影的虛幻。
  累了,我閉上眼睛小憩片刻,讓思緒停留在春日湖畔的蘆葦迎風搖曳,也任它翱遊到冬日的冰封萬里;讓美麗的浪潮,翻湧著昔日的記憶,也讓平靜的湖面,映照被遺忘的過往痕跡。
  街頭行人匆匆走過,五個女神神色自若的擁抱著大湖之泉,彷彿鬧市中的一股清流。淙淙泉聲細細的傾訴,流瀉著五大湖區的滄桑與繁榮。
  潮來潮往,五大湖的風起雲湧,終將成為歷史;而藝術的實質精神,卻是永恆。

Friday, October 10, 2008

築夢踏實 少棒國手陳智源的心路歷程

台灣金龍少棒對在威廉波特榮獲冠軍那一刻,小將們揮帽向觀眾致意。右起:教練吳敏添、蔡松輝、陳智源、莊凱評、郭源智、陳宏丕、張瑞欽、陳玉佼、林建良、陳鴻欽、黃正一、溫天壽、李俊杰、余宏開。





註:
  這篇文章寫於2004年,本文照片由陳智源提供。


  日前,「板橋新埔國小少棒隊」來美國參加「小馬聯盟世界少棒賽」,芝加哥僑學界特別設宴歡迎來自台灣的少棒小英雄。席間,出現一位神秘嘉賓:「加油!你們比我們當年帥多了!」短短幾句鼓勵的話語,讓這些小國手們興奮不已。
  到底是誰這麼有魅力?原來是少棒國手陳智源。提起陳智源,許多人並不陌生,這個響亮的大名,曾經是媒體鎖定的焦點,是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
  一九六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台灣金龍少棒獲得世界冠軍那一夜,全台灣深夜巷弄內歡聲雷動。當年,金龍隊以五比零擊敗美西隊,成為我國第一支得到世界冠軍的少棒隊伍。投手陳智源、郭源治,捕手蔡松輝、蔡景峰,游擊手莊凱評以及陳弘丕、張瑞欽、陳玉佼、黃正一、余宏開、李俊杰、溫天壽、林建良、陳鴻欽,這些名字透過電視實況轉播,早已家喻互曉,成為大家共同的記憶。
  在餐會中見到陳智源,讓我心中頗有感觸。因為前一陣子我才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台灣的運動員,在運動場中出盡風頭,一旦離開運動場後,落魄的居多。有些沒有一技之長,連工作都難找。國家對這些曾經為國爭光的國手們,並沒有特殊的禮遇,於是這些離開運動場後的國手只能自求多福。這篇文章,特別提到紅葉少棒的國手更淒涼,有些因失業不得意而抑鬱寡歡,有些因酗酒而得肝病,正值壯年的他們,卻已經多半不在人世。
  這篇報導,看得令人憂傷,果真如此嗎?我相信這篇文章只是對某些運動員的片面報導。路是人走出來的,並不是每個運動員的境遇都悽慘。看到陳智源,使我想起他的故事,他的奮鬥歷程,或許能給喜愛運動的年輕朋友一點鼓舞。
  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陳智源和同學玩躲避球,正巧被棒球教練石榮堯老師看見了,石老師觀察了一會,發現他丟出去的球特別有力量,於是要他參加棒球隊。就這樣,他和棒球結了不解之緣,五年級開始打棒球,六年級就代表國家出國比賽了。
  為了讓球技更穩,他花許多時間練球。每天至少要練三到四個小時,星期假日,更是全天都花在球場上。出國比賽前,要集訓,同學們在上課,他卻在練球,要為國爭光,就算練到手臂痠痛,他也只能強忍著。
  金龍隊的十四名球員,於榮獲世界少棒冠軍後,全都保送進入華興中學。華興中學六年,最讓他回味,十四名球員的感情像親兄弟一般,上學、練球、遊戲,朝夕相處在一起,雖然有時候也會鬧點脾氣,意見不合,但是他們總是相互扶持,彼此鼓勵。
  這期間,也有美國巴爾的摩的金鷹隊,要提供獎學金供他讀到大學畢業,條件是,一旦畢業後就要加入金鷹職棒隊。金鷹職棒的球探用盡好話要說服他,說他將來會是一顆閃亮的職棒明星,優渥的條件讓他心動。他的內心幾經掙扎,將來要一輩子待在球場上嗎?我還能做什麼?我的興趣在哪裡?他仔細思考後,並沒有接受。
  高中二年級,一次意外的腳傷,讓他重新思索自己。從小,他就對自然科學有極高的興趣,他的心中有一個夢,將來想要當工程師。只是,每天花在球場上的時間,已經耽誤了課業,工程師這名詞,對一個活躍的體育健將來說,恐怕只是一個遙遠的夢。療傷其間,隊友在戶外練球,他卻只能捧著書本坐在教室,孤獨感侵蝕著他,想當工程師的意念又在腦中浮現。
  高二下學期,他做了人生最大的抉擇,他覺得自己的個性比較內向,不能一輩子靠打球過活,他決定參加大專聯考。
  高二下學期才決定拼聯考,時間上是趕了一點。他知道自己已經輸在起跑點,但是不服輸的個性,又讓他堅強起來。高三那一年他努力用功,給自己極大的壓力。雖然練完球已經精疲力盡,他還是要讓頭腦保持清醒。他終於克服一切,考上逢甲大學機械工程系。
  大學期間,他一直保持第一名的好成績,自我要求相當嚴格。他有了未來明確的方向,他知道他的角色已經漸漸遠離球場,他要當個工程師。一九八二年,他來到美國,在新墨西哥大學繼續機械工程的學業。
  留學生涯,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風光。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如何適應新環境以及克服語言障礙。再加上教學方式和台灣大不相同,一篇篇的研究報告要繳交,隨時要在課堂上做口頭報告。所有留學生要面對的問題,陳智源當然也不能例外。這段期間,他將運動員特有的堅毅耐磨個性,淋漓盡致的發揮到學業上。就這樣,夜半三更,別人回寢室休息時,他仍待在圖書館。同學們週末假日去渡假,他卻躲到實驗室。幾年下來,他相繼拿到碩士及博士的學位。碩士畢業時,他是全系唯一得到「榮譽優秀學生獎」的學生,博士班畢業時,他拿到的是一張漂亮的全A成績單。之後,他繼續留在新墨西哥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以及助理教授的職務。
  一九八八年,他在芝加哥找到一份工作。他的妻子張琰來自上海,也是學機械工程,是他在新墨西哥大學的學妹。她說陳智源最吸引她的地方是他敦厚穩重的個性,以及對事認真執著的態度。目前他們在同一家機械組件公司,擔任機械組件設計研發與電腦模擬的職務。兩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工作之餘,擔任教會的義工,參與許多教會的活動。
  脫掉球衣,卸下國手的光環,陳智源靠著堅強的意志,一步一步走來,從少棒國手逐步蛻變成工程博士。離開球場,他的成就依然令人刮目相看。
  驀然回首,當年金龍少棒的點點滴滴依舊難忘。偶爾,他想起余宏開不幸喪生車輪下,難掩心中的悲傷,有時,陳弘丕路過芝加哥來造訪,又令他欣喜若狂。雖然時空相隔,金龍小將彼此已經少有聯絡,但他的心中,總是惦記著他們。
  金龍少棒奪魁三十五年後,陳智源親自來到餐會現場,為新埔國小的小將加油,鼓勵小將們要有理想,讓德、智、體、群各科均衡發展。他說下定決心很重要,一旦有了目標,努力去追求,夢想總會實現。他用行動表達他仍熱愛體育的情懷。雖然在人生的道路上,陳智源轉換跑道,離開球場,但金龍少棒寫下的光輝歷史,永遠鐫印在他的心崁。

Tuesday, October 7, 2008

不捨

  我工作的地方,有許多報紙雜誌,隔一陣,就要來一次大清理。整理舊報丟棄前,我喜歡將標題重新溜覽一次,唯恐有漏網新聞沒有剪下。翻閱副刊,最捨不得丟的,就是朋友和自己的文章,這些文章,我將它們回收到自己的抽屜。抽屜塞滿後,我又得來一次大掃除,於是就好管閒事的到處寄報紙,將它們寄回給作者。
  並不是家家戶戶都訂了好幾份報紙。有位朋友家裏沒訂某報,他的文章刊出後,報社也沒寄剪報給他,於是文章何時刊出,那篇被刊出,他自己都不知道。收到我寄的剪報,他會很高興地電傳一份他的新作,讓我先睹為快,朋友已經是名作家了,我有機會成為第一個欣賞他作品的人,心頭總是甜蜜的。有一位朋友從俄亥俄州搬到密西根州,新搬家那段日子,家中一份報紙都沒有,收到我為她寄去的一疊報紙,她不僅興奮,還心存感激,來信中說:「謝謝妳!在搬家的忙亂中,妳為我留下這些我仍不知道已經刊出的文章。」朋友開心,我也歡欣。
  同事譏我這種雞婆行為,乃是捨不得放下世俗的憂慮,丟棄情感的包袱。的確,對我來說,有太多的東西都是存有感情的,捨得與不捨,常在內心中掙扎交錯,凡事捨不得是心中的缺憾!自己是個寫作者,知道經營一篇文章的心路歷程,自己也是個編者,知道取捨一篇文章的難處。一篇文章從投寄到刊出,洋溢著作者與編者之間心靈的交流,呈現在報上的文章,有作者的心血,有編者的汗水。如此,看到好友被刊出的文章,我又怎捨得丟呢?我相信由於我的不捨,朋友從中得到一份喜悅,我亦拾得溫馨的友誼,如此亦足矣,何來世俗的包袱呢?

Monday, October 6, 2008

何謂擁有?

  傍晚,到郊區探望朋友,行經一處森林保留區,暮色蒼茫中,見群鳥自參差錯落的枯枝間飛起,佈滿天空。此時,皎潔柔和的明月,帶著嬌羞的情意,正自天邊緩緩昇起,襯映著殘餘的霞光和那一大片森林,有一種壯闊哀淒之美。我不禁由衷讚賞:「嗯!太美了!」隨即又深嘆一口氣:「哎呀!可惜!」。女兒坐在車後座,被我突如其來的一聲讚美與一聲嘆息搞得莫名異常,遂問:「妳既然說它美,為何還要嘆一口氣?」我說:「車行疾疾,如此美景,不能拍照留影,實在可惜!」女兒隨即反駁:「媽媽!妳應該換個角度想想,如此難得一見的美景,竟然讓妳看到,就是一種幸福,有多少人能享受到這樣的美景呢?如果我們今晚不出門,妳還沒這個機會呢!為什麼一定要拍下照片才算擁有呢?凡事樂觀一點嘛!」
  女兒隨意的幾句話,讓我沉思,什麼是真正的擁有?如眼前所見,存乎心中即算擁有嗎?亦或非要看得見,摸得著,具體掌握在手中才算數?的確,瞬間的視覺接觸,已經讓我心靈有滌然清新之感,何必一定要拍照存證呢?心靈的滿足,亦是一種擁有啊!只可惜,人們常忽視這種感覺。

Friday, October 3, 2008

野地的沙丘鶴




  鳥類的移棲,始終是自然界中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牠們靠什麼來決定航向?北極星?太陽?地磁?沒有人確切知道。
  我們可以確知的是,秋風吹起,鳥類就知道要飛向溫暖的地方過冬。
   在「芝加哥論壇報」看到一篇鶴群移棲的報導,我的心立刻驛動不已。在芝加哥住了那麼多年,每天面對的,不是林立的摩天高樓,就是川梭不息的車流,日出、 日落習以為常,對於美的感覺,幾乎麻木不仁。看完文章,我走到室外,深深吸了一口氣,仰望天空,一群加拿大野雁正從天邊掠過。立刻,耳邊又響起一陣吱吱咂 咂的鳥鳴,一大群綠色的野生鸚鵡,就停在我家對面的小蘋果樹上,享受美食。那一瞬間,的確觸動了我。大自然就在周遭,就在眼前,我竟全然不知,一股莫名的 欣喜與失落感油然而生。我決定要親眼去見識一下群鶴移棲的場面。
  賞鶴地點在印地安那州的Medaryville鎮,距離芝加哥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當地有一處野生動物保留區,這個區域正是鶴群移棲的中途休息站。
   鶴科的鳥類曾有一度非常繁盛,後來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逐漸衰弱。三十八種已知的鶴中,目前只有十四種得以存留。這十四種鶴,除了南美洲外,廣泛地分布於世 界各大洲。在寒帶和溫帶繁殖的種類,通常到秋天便向南移棲。每年九月底十月初,成群結隊的沙丘鶴(Sandhill Crane)即陸陸續續來到印地安那這個野生動物保留區。牠們的伏窩地在密西根、威斯康辛、明尼蘇達,以及加拿大南部地區。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初,是高峰 期,也是賞鶴的最佳時機。鶴群在此渡過漫長秋季及初冬,天氣更寒時,即飛往氣候溫暖的喬治亞州及佛羅里達州。
  白天,野鶴群聚在附近的麥田、玉米田,檢食農家秋收後的殘穀,或吃些野地的昆蟲。傍晚,鶴群就會飛回保護區的沼澤地過夜。因此,賞鶴還得挑個特定時間,只能在傍晚或清晨,才能在保護區內見到牠們的蹤影。
  感恩節前夕,女兒回家過節,老公也忙完了學校的雜事。午後,一家三口面面相覷,我遂建議與其呆坐家中,不如出外賞鶴。
  出門時,氣溫約在攝式零下二、三度左右,我們估計原野會更冷,禦寒的衣物全帶齊了。到達目的地,已經三點半,天色不再明朗。保護區內,僅有一間小小的辦公室,除了兩位公園管理員,還有幾個獵人正在申請獵鹿及獵野雁的執照。
   管理員得知我們特地來看鶴,興奮地和我們聊起來。他在這邊扮演數鶴人的角色已經二十多年。年年與鶴為伍,越數越有勁。他告訴我們,他每星期做一次統計, 據他估算,入秋以來,已經有超過一萬六千隻的沙丘鶴路過此地。他並提及,根據他工作的單位統計,一九五0年時,路過此地的沙丘鶴為數不到一千隻,最近幾 年,每年都有超過兩萬隻的沙丘鶴來此會合。這是許多保育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令人興奮。就在幾天前,他還看到一隻白色的呼叫鶴(Wooping crane)呢!
  話匣一開,管理員如同遇到知己,他約我們春天鶴群返鄉時再來。他說,二月到四月間,是鶴的繁殖季節,到時,整片原野隨時可見結成伴侶的雌鶴與雄鶴在春 風中起舞。鶴的舞姿曼妙,腳步輕盈,昂首、交頸、展翅、跳躍,比舞台上的芭蕾舞伶還輕巧。他還頗引以為傲地說,只要遠遠聽到鶴的叫聲,他就能分辨出那是求 偶聲或是搶地盤的爭戰聲。
  沙丘鶴長到三、四歲時,開始求偶,一旦結為夫妻,便形影不離,終身相隨。初夏,母鶴產卵,通常一窩生兩個蛋,孵卵的工作,由雌、雄鶴輪流擔任,但一般只養育成功一隻幼鶴。幼鶴跟隨父母八至十個月,直到來年春天,親鶴重築新巢,幼鶴才被迫離開而獨立。
  沙丘鶴非常敏感,為了避免牠們受到遊客驚嚇,保護區設有瞭望台,台上並架立多部望遠鏡。遊客只能站在瞭望台上觀賞鶴群,但是可以透過望遠鏡頭,細看鶴飛翔及降落的美妙姿態。
   四點半左右,天色漸暗,我們爬上瞭望台,開始等待。果真沒過幾分鐘,就有一群野鶴飛來,接著,十隻、二十隻、上百隻、上千隻,頓時,整片天空全佈滿了遨 翔的野鶴,有些鶴群一字排開,有些鶴群呈人狀排列。鶴在飛時,長長的脖子往前伸出,拍翅的動作緩慢而有力,優雅極了。此時,隨著西沉的夕陽,天色也起了微 妙的變化,先是燦爛的金黃映照枯林,接著是柔美的粉色灑向平野,一片薄雲飄過,似又射出紫光。
  鶴群降落時,翅膀輕拍,細腿輕揚,濺起陣陣水花,平靜的沼澤,頓時熱鬧起來,叫聲低沉的鶴鳴,彷如序曲,為靜寂的原野拉開夜幕。
  鶴越聚越多,沼澤的空間相對變得狹窄,我估算一下,約有五、六千隻左右,壯觀極了。牠們將在這裡休息一陣子,之後,重新組隊,再出發。
  皎潔的明月已經昇起,野地雖荒寒,一場繽紛的夜戲才正要上演!鶴與鶴之間,交頭接耳,互訴衷曲。你聽!那粗獷、深沉的嗓音,正唱著:「愈夜愈美麗!愈夜愈美麗!」

賞鶴地點:

Jasper-Pulaski Fish and Wildlife Area

5822 N. Fish and Wildlife Lane

Medaryville, IN 47957

Tel: 219-843-4841

www.wildlife.in.gov


好友迴響

  當我把落選感言用e-mail傳給幾個好友時,馬上收到一些回信,讓我好感動,傷心難過的時候,短短一兩句安慰的話語,不僅溫暖我的心,也讓我振奮不已,現在我將好友們的話語蒐集一起,除了激勵自己要更努力,也謝謝好友們的支持與鼓勵。

一、美玲:收到妳的信了,很可惜沒有入選,但是千萬不要氣餒喔,妳的部落格很豐富,每篇都是充滿文學氣息的佳作,只是因為剛成立不久,很多人都還沒看到,所以囉、繼續加油!明年一定沒問題的。但我更加希望妳把部落格當成展現真性情,抒發情緒,或者是放鬆好玩的一個園地就好,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哦!也許能從創作過程中找到快樂的泉源,或是生活的動力,這比得獎或其他更重要。祝福妳 健康快樂
盈如

二、其實人生沒有什麼成功失敗,是非成敗轉頭空,您認真的耕耘寫作,是最大ㄉ收穫與成就。參加比賽落選,只是激勵自己繼續努力,我相信您一定會寫出更多好作品,也會有更棒ㄉ部落格。您ㄉ文章沒有出版,我也很失落,覺得好文章沒和讀者見面,那是一件很可惜ㄉ事。也許時空背景不一樣,景氣太差ㄌ,放著原稿,有一天還是會洗塵而出,成為大家ㄉ珍藏。
福南

三、是落選,但絕不是挫敗。磨練出來的成果,才可貴。
Hen yen

四、Dear Mei-Ling : Try again !
Hsiu-Wen

五、我覺得妳一點都不需要覺得難過。妳的部落格才剛成立,就有勇氣參賽,這一點已經是大家都做不到的事了。而且,在成千上萬的部落格中,有旅遊、食譜、家居...等等等,目前文藝是最沒人愛的東西,沒人加持,要入選談何容易啊。其實妳能把部落格做起來,對許多人而言,像我,已經是很好的鼓勵了。這年頭不是明星、不是大作家,就算出書,賣得也很淒慘。投稿更是越來越渺茫的舉動。妳看,我受妳鼓勵,已經在計畫也來成立自己的部落格了。寫作、出書,常常有挫折,又寂寞。台灣讀者,又幾乎都吝給掌聲。我常想,要是人在台灣,工作方便,也許我根本不會寫這麼久,早上班去了。妳的部落格我不時都會上去一下,也轉給朋友去看。繼續加油喔。
映雪

六、「 失敗使人痛苦,而痛苦使人高貴」。我想每個人都不免經歷過那高貴的歷程。見你的豪情壯志絲毫未減,真是可喜可賀!別忘了鄭成功的母親是誰!
Frank

七、美玲好!有空便去看你的部落格,親近一點大自然的氣息。妳完全沒必要為落選失望難過。寫作主要是為自己,雖然入選了可能為妳多帶來幾個讀者。對我來說,我相信有緣的讀者遲早會讀到我的作品的。
非馬

八、美玲!妳的部落格已成了我在台灣生活的寵物,感謝妳!部落格才成立不久妳就去參加比賽,這份勇氣已夠令人欽佩了! 我知道妳會不計成敗,不斷的在攝影和寫作中追尋快樂的人生,也會大方的與我們分享。
雪梅

Thursday, October 2, 2008

落選感言

  「中國時報」已經公佈入圍名單,正如預期,我的部落格沒有入選。
  雖是一次挫敗,但有心裡準備,所以還能接受。從現在開始,重新經營,明年還有機會。我相信只有挫敗,才會激勵自己更向前。
  會寫部落格,也是從一次挫敗的經驗中,尋出的一條新路。
  近年來,陸陸續續發表的文章,我整理了一冊,回台灣時,我拿給幾家出版社看過,結果就是現在出版業已不似從前,沒有人願意做賠錢生意,書自然是出不成了。
  被出版社拒絕的感覺,的確難受。一堆文章,堆在書櫃,形同一堆廢紙。有時看了,自己都覺得無奈,不能說篇篇精采,至少曾經用心寫過。也因此我想到,何不利用網路,傳著大家看一看,也藉此以文會友,於是有了設立部落格的構想。
  一開始,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像版面的配置,字體的大小,都是要測試好幾次,才勉強讓自己接受。
  將舊文章重新編輯,重新發表,同時寫些隨筆搭配,我發覺我找到一個寫作的新方向。文章在網路上傳閱,其實也是一種很自由的出版方式。我以前編報紙,隨時要注意版面的空間限制,不敢任意搭配照片。網路編輯,不受版面的限制,一篇文章,要搭配兩張、三張照片,都可以,版面配置,更能隨心所欲。
  中年是人生中的尷尬時期,在時間的跑道上競逐奔馳,逝去的歲月已無法追回,未來又是一段盲茫路程。春去秋來,我們清楚的看到自然界中花開葉落,生命榮枯的景象;遺憾的是,我們卻看不到歲月在自己臉上,慢慢刻劃的烙痕。
  我記起學生時代的我,那是將近三十幾年前的一個中午,我在學校圖書館看書,有位男同學過來邀我一起共進午餐。餐後,我們到淡水海邊,沿著堤岸天南地北邊走邊聊,海風輕輕吹,望著飄搖的魚船、深藍的大海與橫亙眼前的觀音山,我告訴他,這些景致,將來都會留在我的文章中而不朽。我想當一個作家,那是年輕時的夢與豪情。
  如今,我已不記得那個男孩的容貌,但是幾十年前的夢想,一直在心中醞釀縈繞。第一篇文章發表時,我興奮得淚流滿面,這些情景令我難以忘懷。多年來,我做夢的膽量並沒有消逝,豪情依然。
  雖然沒有入選,我依舊對自己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是用心經營的園地,一定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創作是一條漫長寂寞的路,藝術、文學皆如此,既然選擇了向前奔馳,就只能與時間之神長期博鬥,雖已年過半百,但為了堅持年輕時狂妄的夢,也只能繼續忍受孤獨行進的苦。
  創作者對於掌聲,只能期待,我期待各位朋友,繼續給予支持,也歡迎大家,打開電腦時,也同時來到我的部落格,探索我的心靈深處。

Wednesday, October 1, 2008

嶙峋的岩柱迷宮 布萊思峽谷




  位於美國猶他州南部的「布萊思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向來以它瑰麗的色彩和獨據一格的地形而聞名。嚴格說起來,這個地形獨特的公園,並不能算是一個峽谷,它是「龐砂崗高原」(Paunsaugunt Plateau)邊緣,錯綜複雜的侵蝕地形。飽受侵蝕的岩石,在此形成著名的奇石林。
  美國人稱這些石林為「Hoodoo」,Hoodoo原是非洲語,它有兩種定義,一為因侵蝕造成的尖錐形岩石,一為帶來厄運的人或物。美國人用這個字來形容美麗的石林,或許包含雙重的意義。人們對於自然界難以理解的事物,除了崇拜,也會因畏懼而敬而遠之。
  一八七五年到一八八零年之間,從蘇格蘭移民到美國的依本那澤布萊思(Ebenezer Bryce),帶著家人來此開墾。種地,養牛,興建鋸木廠,整修道路。布萊思家族雖於一八八零年以後就搬遷到亞利桑那州,卻留下美名。今天,整座公園,還有一個眺望點,都以布萊思為名。此地由於景觀壯麗,地形結構又深具科學價值,於一九二八年被列為美國的國家公園,目的是為維護區域內的自然生態,以及飽受風化作用而雕蝕成的石塔、石柱、石壁。
  早期,交通不便,除了探險家或伐木工人,很少人來到此地,當時的交通工具,都借重驢、馬等能載貨的動物。一九二八年布萊思被列為國家公園時,由於地處偏遠,黃土路難行,訪客不多。如今,每年有超過兩百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蜂擁至此。夏季,更是人潮洶湧。狹窄的道路,車潮如流,經常造成交通阻塞,公園內的著名景點,停車位總是一位難求。為了改善交通,減少園內的噪音與空氣污染,公園的管理單位,除了不斷整修道路,擴充設備,也於五月至九月間,提供大型巴士,載遊客入山遊玩。遊客可將車子停在公園外圍的停車場,巴士十到十五分鐘即有一班,遊客可以選擇喜愛的景點下車,玩累了,再搭下一班車往另一個景點,非常方便。
  我們抵達布萊思國家公園當天,已近傍晚。在「旅遊中心」拿了資料,就沒多少時間欣賞風景了,只得先選個名為「日落點」的景點,暫時「到此一遊」。車子沿著公園蜿蜒的道路行進,視野所及,除了兩旁的龐德羅莎老松,顯得古意盎然,有點迷人外,並不覺得此地有何特殊。來到「日落點」,把車停妥,走入步道,來到高原邊緣,向下一望,才恍然領悟詩人寫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
  極目遠眺,一大片的赭色石林,密密麻麻,整齊有序的排列,像一個天然雕刻的寧靜之城,極為壯觀。再細看這些石林,彷如中國地理上幾個著名的景點都濃縮於此了。有些岩柱排排站立,像極了先秦時代的兵馬踊;有些石璧高低起伏,成帶狀橫列,像長城;有些頑石躲在凹進的洞中,像敦煌石窟的一具具佛像;有些石塔鱗次排列,像一座座莊嚴的古寺廟。隨著霞光映照,夕陽角度的變幻,奇石拉出的光影,反射出瞬息萬變的色彩,令人目不暇給。
  清晨與黃昏,是最適合取景的時刻,許多攝影愛好者,早已架好攝影器材,站在高原邊緣等待,每個人都極欲捕捉日落前那最神秘的一刻。
  坐在岩石上,我在心中描繪一幅圖,想像眼前這片精緻美景形成的過程。冬天到了,白暟暟的雪花從天而降,一片又一片,覆蓋在石林,把大地粧點成晶瑩剔透的銀白;春天來了,融化的雪水慢慢流下,滲進散落在斜波上的碎石塊;夏季來臨,雷暴風雨在夜間驟然而至,沖走碎落的泥塊;秋風吹起,順勢捲走剛被炎陽晒乾的細沙。日復一日,週而復始,結冰、解凍、雨蝕、風化,龐沙崗高原周邊的巨石,就在大自然這個鬼斧神功的雕刻師手下,歷經千萬年、億萬年,逐步雕成。
  高原所在位置海拔高,最高處達二千七百七十八公尺。海拔高,溫差也大,雖是炎炎夏日,傍晚時刻,涼風吹來,也隱隱感到一股寒意。這個季節,白天平均溫度攝式二十七度左右,但到夜間,則只有攝式四度。聽幾個遊客談起,這裡的陽光特別灼人,尤其大白天,如果不戴頂帽子或擦點防晒油,就參加石林健行,恐怕會被烈日整慘。此刻已是夜幕低垂,我只能感受到夕照的溫柔,無法體驗它白日的威力。
  那晚,我們住宿公園外圍一家旅館。隔日,又匆匆進入公園,想要看日出,可惜,到達「日出點」時,已錯過了曙光映照大地那一刻。雖與旭日初升失之交臂,卻意外享受到山中的寧靜與清新。我們看到趕早遊園的騾隊,在晨曦中走入山谷,不久,又遇上一群徒步登山客。我們逛了幾個著名的景點,天然橋、彩虹點、女王的御花園、沼澤峽谷、龐德羅莎峽谷。石林沐浴在朝陽中,像神秘的千面女,不斷變幻它的容顏,每一道光,每一條影,都讓我們感到驚奇。
  穿梭在峽谷山道,我也注意到石林並非不毛之地。雖然任何生命都無法在陡峭的斜坡上存活,但在坡度和緩的峽谷邊上,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動植物。公園內擁有大片的龐德羅莎松、檜木、雲杉。峽谷邊緣,兔子草毛茸茸的莖四處伸展,黃色的小花恣意怒放;低地的礫質土壤裡,絲蘭綻放出又大又白的花朵。黃腹土撥鼠在石縫中尋求庇護;酷伯鷹虎視眈眈,等待獵食小鳥和囓齒動物;黑尾鹿在低地覓食,羚羊、熊、山獅,遊走山巔,在高地上來去自如。
  翻閱相簿,當年站在高原頂端,腑瞰歲月的鑿痕,那股震憾,仍在心頭蕩漾。遊布萊思峽谷,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但記憶猶新。那靜悄無聲的夜,那完美如初的清晨。那嶙峋的岩柱迷宮,奇譎詭異。那一石一柱,彷如仙境,彷如魅影,皆歷歷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