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30, 2009

在林中與黃蜂相遇


  在森林中散步,我經常會很仔細的觀察周遭的一切。即使一棵樹,我也會看得入迷。就像我眼前這棵楓樹,枝葉如蓋,交織著紅、橙、黃、綠的色彩,寫盡了秋的成熟、嫵媚。除了繽紛的枝葉以外,披掛在它身上灰色的大蜂巢更耀眼。蜂巢,彷彿一張神秘的網裹住了樹身,越發引起我的好奇。
  蜂房的結構很特殊,像一個密閉的巨大長繭。這是一個黃蜂巢,黃蜂比一般蜜蜂更毒且危險。牠們的攻擊行為令人難以捉摸。我細讀豎立在旁邊的警示標幟,除了警告人們保持距離,另外有一段說明:黃蜂在森林中築巢,對整個林木的生態循環系統有益;因為黃蜂以昆蟲為食,無形中也幫助林木除去一些天然的蟲害。
  看到蜜蜂,我們總會聯想到香甜的蜂蜜。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蜂都會釀蜜,會釀蜜的蜂釀出來的蜜也不見得都可口,有些甚至有毒性和惡臭,對人體有害。全世界的蜂大約有一萬多種,但是能採花粉、釀製蜂蜜的蜂只有二十幾種。像長腳蜂、酒壺蜂、虎頭蜂,以及我現在看見的黃蜂,都是以捕捉昆蟲來飼育幼蟲而不釀蜜的。
  不管釀蜜為食或抓蟲營生,大多數的蜂類都過著分工合作的團體生活。一個蜂巢就是一個社會族群,裡面住著幾千幾萬隻的蜜蜂。蜂的社會以雌性為主導,蜂后為中心。當舊蜂后死亡或蜂巢的蜂過多時,工蜂會主動興建一批比較大的巢室,稱為「王臺」,然後把蜂后最近產下的一批卵放到王臺養育。撫育出來的蜂后有很多隻,經過一番博鬥以後,最強的會咬死較弱的,成為蜂后。一個蜂巢裡只有一隻蜂后,上百隻的雄蜂,以及數以萬計的工蜂。蜂后專司產卵,雄蜂只和蜂后交尾,工蜂全是雌蜂,負責林林總總的工作,包括築巢、採蜜、抓蟲、餵養下一代、培育蜂后等。
  我小時候住在鄉村,三合院的屋簷下或山中的果園,偶爾會有蜜蜂築巢,我經常頑皮的拿竹竿想將蜂巢搗下。長輩屢次警告我,不要太靠近蜂巢,蜜蜂會螫人的。其實蜜蜂並不會主動攻擊人,只有受到驚嚇或遭到侵襲的時候,才會用尾部的毒刺螫人。蜜蜂螫人要付出生命代價,因為毒刺插入敵人體內,無法拔出,整個尾部連著毒刺就留在敵人身上,扯裂的傷口無法復原,最後只有死亡。
  在美國,每年平均約有上千人被胡蜂、黃蜂等毒蜂叮螫而死,這些蜂的毒素並不會置每個人於死地,但是有些人的體質對這種毒素特別敏感。我有一個朋友經常提起,只要一隻蜜蜂就能奪走他的性命。他說這句話時的表情,總是嚴肅中帶著傷感。的確,他這一輩子只能遠離蜜蜂。他有一次被蜜蜂螫到,當場休克,送醫急救以後,幸運的脫離險境。後來經過多種醫學測試,查出他的體質對蜂的毒性過敏,所以,他隨身都得攜帶一種注射藥物,以防萬一被蜂螫到,可以馬上急救。
  大地是一幅不朽的藝術傑作,穿梭在山風林影之間,真是心靈的至高享受。然而自然界卻危機重重,許多動物、植物看起來賞心悅目,但是具有毒性,不慎遭受襲擊或誤食,經常會危及人命。親近大自然,對於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事物,除了好奇,更需要具備一點基本常識。科學的知識,能幫助我們從所見的事物中,領略更深奧的真與美,並且了解既定的秩序。
  在林中與黃蜂相遇,使我領悟到人與萬物之間,知己知彼,相互尊重的原則與道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