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2, 2009

書香縈繞漢尼堡

湯姆和哈克是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兩個兒童人物,他們也代表著歡樂的性格中,滿不在乎,足智多謀的精神

密西西比河悠悠流過漢尼堡,孕育的是一座美麗的文學花園。(漢尼堡渡船頭)

白色這棟建築是馬克‧吐溫兒時的家,旁邊這道白色圍牆,就是著名的「湯姆圍牆」

馬克‧吐溫博物館(舊館)

馬克‧吐溫博物館(新館)

漢尼堡街頭的觀光車

  如果你問我,美國中部哪一個州最值得一遊,我建議你去密蘇里。
  浩瀚的密西西比河貫穿全州,五千多個錯綜複雜的鐘乳石洞穴網分布各處。地表山明水秀,地底另有乾坤,密蘇里的確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地方。
  遊山玩水以外,密蘇里還有一個小地方。
  從聖路易沿著密西西比河河畔北上,越過種滿玉米、黃豆的田野,經過幾處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大約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你會看到一個溫馨的小鎮─漢尼堡(Hannibal)。   
  小鎮只有幾條街,商店、旅館、書局、戲院、博物館、渡船頭、公園...每個招牌都是:「MARK TWAIN」。
  「MARK TWAIN」正是漢尼堡人引以為傲的字母。
  讀過《湯姆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頑童流浪記》(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嗎?《湯姆歷險記》描述人生階段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頑童流浪記》寫的是責任漸漸沉重的青春期,相信青少年都不會錯過這兩本書。
  湯姆和哈克很頑皮,他們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小鎮。兩人常常做出許多令大人頭痛、煩惱的事情。湯姆受處罰粉刷籬笆,他卻使鬼計,讓小朋友相信那是很高尚的藝術,爭相做這份工作。三個頑童逃到河對岸的荒島扮海盜,全鎮的人都以為他們溺斃了,正在教堂舉行喪禮,兩個頑皮鬼卻惡作劇的溜回教堂,躲在樓上參加自己的追思禮拜。兩個頑童半夜到墳場玩,卻意外破了一宗謀殺案。湯姆和同學蓓琪在洞穴中迷失三天三夜,讓全鎮的人憂心焦慮。寡婦收養了哈克,逼他過文明的生活,使他坐立難安。哈克和黑人吉姆,沿著密西西比河的逃亡經過。以上這些,都是書中很精采又感人的片斷。
  馬克.吐溫(Mark Twain 1835-1910)成功塑造書中主角的個性,讓湯姆和哈克成為美國文學最著名的兩個兒童人物。他們也代表著美國人的性格中,滿不在乎、足智多謀的精神。
  書中的背景,位於密西西比河畔那個小鎮,就是「漢尼堡」。漢尼堡是馬克.吐溫成長的故鄉。頑皮的湯姆,正是馬克.吐溫自己的縮影,故事的情節,也是他童年生活的寫照。馬克.吐溫曾經說,書中的故事大部分是真實的,只是有些地方誇張了些。
  午後,我們在鎮上閒逛。
  街道的正中央有一棟「馬克.吐溫博物館」,這是鎮上最新的一棟馬克.吐溫博物館(這個鎮有很多棟馬克.吐溫博物館),距離博物館兩條街的地方,規劃成徒步區。馬克.吐溫兒時就住在這裡。兩棟建築緊密相連,白色這棟是他童年時的家,綠色那棟石屋是馬克.吐溫博物館舊館。馬克.吐溫的家,也規劃為博物館的一部份。這棟建築最吸引人的是屋旁那道白色的圍籬,頑皮的湯姆就是在這邊展現他的藝術才華,並且賺了不少玩具。
  馬路正對面,是馬克.吐溫第一個女朋友的家。還記得湯姆和蓓琪在洞穴中迷失的經過嗎?對了,這間就是蓓琪的家,現在樓下是書局,樓上還保持蓓琪的起居室和臥房,遊客可以入內參觀。再往前一點,是馬克.吐溫父親的辦公室。他的父親是司法官,這是一間法律事務所。街道盡頭,有一座雕像,雕像的兩個頑童就是湯姆和哈克了。
  漢尼堡的街道很寧靜,只有幾輛車子停靠在路旁。鎮上的居民臉上都有一股濃濃的書卷氣,談吐斯文,顯現十九世紀的禮貌與熱心,提到馬克.吐溫,他們會不自覺的泛出一種自豪的神情。
  密西西比河緩緩流過漢尼堡,孕育了一顆文學種子,散發出永恆的光輝。馬克.吐溫的成就,讓這個美麗的城鎮書香縈繞,性靈洋溢。
  一八三五年,馬克.吐溫誕生。那年剛好哈雷彗星造訪。一九一○年,馬克.吐溫逝世,那年哈雷慧星再度高掛星空。馬克.吐溫七十五年的生命歷程,冥冥之中,似乎安排哈雷慧星負責接送。
  馬克.吐溫四歲那年,隨著家人遷居到漢尼堡。他的誕生地在漢尼堡西南方的佛羅里達村,那是一個很小的村莊。馬克.吐溫在自傳中說:「村子住了一百個人,我出生就增加了人口的百分之一,要比歷史上許多偉人對一個市政人口的增加比例都高。」當然,這位文豪的誕生地現在也是著名的觀光點了。
  他在四歲半開始上學。六十五年以後,他寫回憶錄提到:「當時,密蘇里並沒有公立學校,只有兩間私塾,每個星期的學費兩角五分(要是有辦法收的話)。在大街南端一間小木屋裡,赫爾太太教小孩讀書,山姆先生在山上木造的學校教年輕人讀書。我被送到赫爾太太的學校,我記得很清楚,那情景歷歷如在眼前。」
  漢尼堡,早期是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商業中心,是豬肉的集散地,並以伐木業著稱。今日的漢尼堡,依然是舉世聞名的小鎮,卻已經見不到商業城鎮的繁盛。
  站在街頭,感覺盡是濃厚的書香氣息。博物館、劇院、藝廊成為城鎮的主要景觀。觀光客遠從世界各地到漢尼堡,他們大都讀過馬克.吐溫的著作,都喜愛馬克.吐溫幽默、誠實不誇的作品。有人崇拜他,有人慕名而來。走在街道,你會聽到興奮的喊叫聲:「太好了!原來湯姆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你看,蓓琪的家就在這裡!」「小鬼頭!原來這麼一道小小的圍牆,就能讓他想出那麼多花樣來,喔!我真愛死了湯姆。」(我確實聽到一個老太太這樣高聲喊)
  一八四七年,馬克.吐溫的父親去世,他從學校退學,在「漢尼堡郵報」當印刷學徒。一八四九年左右,他轉到哥哥歐里恩(Orion)辦的「漢尼堡新聞」工作,他認為除了學校教育,在「漢尼堡新聞」的工作讓他得到不少啟發。一八五三年,歐里恩將「漢尼堡新聞」轉讓他人經營。馬克.吐溫離開漢尼堡,開始過著一邊工作,一邊旅行的生活。
  有一段時間裡,他在來往於密西西比河的船上當水手,擔任領航員。
  「馬克.吐溫」是密西西比河水手報告水深的喊聲,意思是水深兩尋。密西西比河的河道深淺不一,兩尋是船舶可以行走的最淺深度。當領航員在河道上高喊「馬克.吐溫」,表示船舶可以安全航行。(註:Mark Twain是Mark Two的意思,Two發Twain的音,就像台灣將數字一二,唸成么兩一樣)
  一八六二年,他轉到內華達的「企業報」當記者,以馬克.吐溫為筆名撰文(他的本名是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想必是紀念他在船上工作的日子。
  馬克.吐溫雖然旅居世界各地,但是漢尼堡才是讓他文思泉湧的源頭,才是他文學創作的原鄉。馬克.吐溫最著名的幾部作品《湯姆歷險記》、《頑童流浪記》、《密西西比河上》都是以漢尼堡及附近的城鎮、洞穴為背景。
  讀馬克.吐溫的自傳,就如同聆聽一位長者娓娓道出他的人生觀,讓我有一種真誠、溫馨的感覺。他談妻子、女兒、親戚、朋友,內心總是充滿著愛與同情。我想,成為一個優秀作家,除了在知識上不斷的追尋,心胸坦蕩,心中有愛也是必要的條件吧!
  坐在漢尼堡的渡船頭,順著潺潺水聲,望向對岸茂密的森林,山巔水湄之間,書中的人物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彷彿親眼見到湯姆和哈克,用力的划著偷來的木筏,正要逃到無人居住的傑克遜島呢!
  密西西比河悠悠流過漢尼堡,孕育的是一座美麗的文學花園。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