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5, 2009

雪雕冰塑巧匠心





註:
  芝加哥今年冬天特別寒冷,幾乎每天都在攝氏零下十度以下,好不容易今天出個太陽,中午氣溫也回升到攝氏零度左右,剛好市政府這幾天在格蘭特公園舉辦「芝加哥雪季嘉年華」,活動包括雪雕比賽,狗拉雪撬示範,滑雪板表演,冰屋展示等。我告訴自己,已經在室內悶了一整個冬季,何不趁著晴朗的天,出外走走,於是,拎著相機,我來到格蘭特公園。
  看到雪雕,我的記憶忽然鮮明,想起了幾年前到威斯康辛看雪雕的情景,當年,也是冷颼颼的寒風颳著我的臉,但是我的心,卻讓那一尊尊白白的塑像所感動,回來後,我寫了一篇文章「雪雕冰塑巧匠心」,約略描述了雪雕比賽的規則,也記錄下我當時的感受。翻出舊文章,搭配我今天拍的照片,期望你與我一起共賞這些選手在風雪中精雕細琢的作品。  

  寒冷,是上天對人類的毅力和智慧最大的考驗。
  站在威斯康辛州密瓦基市的街道,冷颼颼的寒風撲面而來,我的手微微顫抖。望向那一排佇立在街頭的雪雕,一股熱流從我內心泉湧而出,那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雪白的塑像充滿力與美,讓我感受到在冰天雪地中,人們依然勇往直前,依然執著於對藝術的追求。
  為期一週的國際雪雕大賽,於一月底在密瓦基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包括美國、阿根廷、保加利亞、加拿大、芬蘭、德國、波蘭等國家的十個隊伍,聚集在密瓦基表演藝術中心廣場前參賽。
  我到達的時候,比賽已經接近尾聲,呈現的都是已經完成的作品。
  當我們的眼睛直視著一件完美的作品,潛意識中,往往就會忽略其中的製作過程。此刻,我正犯著同樣的毛病。我在心中揣測,一個星期的比賽,熱熱鬧鬧搞了老半天,怎麼只有這幾件?這樣的數量,顯然不符合我心目中的要求。
  閒逛著,我和一個工作人員談了起來。
  他告訴我,一般雕塑的製作包含了「雕」和「塑」兩種技法。雕是將部份材料逐一剔除,最後留下要表現的形體。塑是利用可塑性的材料,從部份逐漸累積成完整的形體。
  雪雕是以雕為主,但也包含了塑的技法。
  比賽都在戶外,而且在寒冷的天候中進行。氣溫是對雪雕工作者最大的考驗。雪的可塑性非常強,有時堅硬,有時細軟,這些都跟溫度有關。當氣溫在攝式零度以上,雪會變得非常重而且潮濕,但是凝聚力比較強;氣溫在攝式零度到零下十度之間,雪就顯得輕、乾、鬆軟,比較容易塑形。由於雪的質材細軟,重力的平衡點很難掌握。雪雕比賽最困難的,是參賽者必需以比賽當時的氣溫,來決定如何設計要雕的成品。
  雪雕比賽,非常重視團隊精神。國際和州際大賽每組由三個人組成,校際比賽,一組四個人。比賽的時候,組員必需同時在場工作。
  他還告訴我,任何比賽都有遊戲規則,雪雕也不例外。國際大賽,雪塊的長、寬、高都是十呎,雪的重量可達十到十二噸;州際比賽的標準尺寸是長六呎、寬六呎、高十呎,雪的重量約五噸左右;校際比賽則長四呎、寬四呎、高六呎。
  雪塊通常由主辦單位提供,由各隊隊長抽籤決定。我問他雪塊是怎麼製成的?他說當然必需先集雪,再用推土機將雪注入木模中定型、擠壓。放置幾天以後,再拆模,這些賽前的準備工作,也是很費功夫與耗人力的。
  決定了雪塊以後,各組選手就開始畫設計圖,並且雕刻。選手可以攜帶自己的雕刻用具,但是只限雪鏟、斧頭、水桶、彎刀、梯子等工具。雪的運用,只能由分得的雪塊取得,但水和冰允許在雕刻過程中適度使用。作品的長度、寬度不可以延伸,但是能往上加高,除了雪的原色,作品不能增添任何色彩。
  我在他的陪同下,仔細欣賞每一件作品。他說:「你也可以來評分,創意佔百分之五十,技巧佔百分之三十,視覺效果佔百分之二十。試試看,選出你心目中的優勝作品。」 我改變了原先的思考方式。站在街頭,我除掉裹得緊緊的圍巾、手套,讓冷風呼嘯而過,我開始想像選手在寒風中工作一星期的情景。對街的鐘樓掛著一只電子溫度計,閃閃爍爍,停在攝式零下五度的位置。我的手漸漸僵硬,鼻頭也發紅了...。每一件作品,都歷經冰寒的磨練,都是選手精心刻畫的心血。  
  造型迥異的雪白塑像,在寒風中挺立,流瀉著共同的氣質:堅毅、肅穆、悠然、平和。沒有言語的喧囂,沒有國界。
  哪個最美呢?我不知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