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5, 2009

饑餓岩賞白頭鷲

這隻白頭鷲年紀約三歲,白頭鷲四歲以後,才會成熟到我們通常熟悉的外觀。鷲和鷹同屬猛禽類,外型特徵大致相似,鷲體型較大,翼較長,尾羽較短,嘴部高厚,腳和趾粗短,爪銳利。鷹體型較小,翼短而且呈圓型,尾羽和腳都比較細長

  美國人都喜愛白頭鷲,以牠為國鳥。錢幣、郵票、街頭,到處可以看到白頭鷲的圖像。印地安原住民對白頭鷲更是崇敬,有些部落視鷲如人,有些部落以鷲羽裝飾節慶服飾,有些部落只有最英勇的戰士能得到鷲羽的賞賜。  
  冬季,加拿大,及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威斯康辛州等地的白頭鷲南下覓食,每年大約有二千五百隻左右的白頭鷲,停駐在密西西比河上游及伊利諾州附近河川的水霸周圍。
  伊利諾河流經尤地卡(Utica)處,築有一個大水霸。尤地卡是饑餓岩州立公園所在地,登上饑餓岩向下鳥瞰,即可見到水霸橫跨河川兩岸,氣勢雄偉。
  這個水霸,是白頭鷲冬季喜歡來訪之處。
  白頭鷲喜歡棲息在湖泊、河川、沼澤等水域附近,以獵捕魚類和水鳥為主食。牠們也吃兔子、松鼠等小動物,食物缺乏時,連腐肉,動物死屍都變成美味。北國酷寒,明尼蘇達、威斯康辛等地河川都結冰了,白頭鷲,再也找不到食物,就循著河岸南遷。尤地卡水霸附近,水位深,且不斷流動,不會結冰,魚量又多,自然成為白頭鷲喜歡旅居之地。
  每年一月、二月,白頭鷲來訪,饑餓岩州立公園會舉辦賞鷲活動,遊客可以自由前往,也可以預先報名,請專家解說。
  戶外賞鷲,裝備要齊全,禦寒的衣物絕對不可少,攝式零下的氣溫,可是會讓人凍得皮肉發麻。也別忘了帶著望遠鏡,白頭鷲體型雖大,若要細看牠捕魚的狠勁,非得借用望遠鏡頭不可。
  我參加專家解說團,出發前,先上了一堂研習課,了解白頭鷲的生態習性,再看一段影片。  
  白頭鷲分佈在北美洲,從阿拉斯加、加拿大到墨西哥北部都有。全美各地,除了夏威夷以外,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體型上,雌鷲比雄鷲大許多,雌鷲平均體重十到十四磅,雄鷲只有八到十磅左右。在北美,白頭鷲的數量曾經高達五十萬隻左右,由於人類獵捕及開發土地,白頭鷲數量逐漸降低,一九六三年有人統計,美國本土只剩不到五百對的白頭鷲,一九六七年,白頭鷲遂被列入瀕臨絕種動物。
  白頭鷲最大傷害的禍原,是人類使用殺蟲劑DDT。DDT是用來撲殺蚊子及小昆蟲的藥劑。白頭鷲的主食是魚,魚吃下含有DDT毒劑的昆蟲,白頭鷲再吃下體內含毒的魚,在食物鏈的循環下,白頭鷲成了受害者。
  DDT沉積在白頭鷲體內,可以持續數年之久,毒素使得白頭鷲產下的卵,殼薄而脆弱,這些蛋,不是一產下即破裂,就是被母鷲孵育時給坐破了,這其間,僅有少數的小鷲能夠孵出。
  一九七二年,美國禁止再使用DDT,白頭鷲的數量逐漸回升,目前白頭鷲已從瀕臨絕種動物除名。
  白頭鷲經常獨來獨往,天氣暖一點,牠們就到處覓食,只在非常寒冷時,才會高高站在枝頭,節省體力。天氣越寒,越有機會看到牠們。
  我們來到水霸旁,遠遠觀望。河川中間的小島上有一棵樹,上面有許多鳥巢,白頭鷲喜歡停在這棵樹上。白頭鷲客居他鄉並不築窩,樹上的巢是鸕鷀的窩,白頭鷲像強盜,一來就霸佔。根據公園的記錄,入冬以來,最多時,有二十五隻同時在樹上。
  我只看到三隻站在巢邊,還有幾隻在飛翔。冬日的陽光雖柔弱,看白頭鷲仍在空中勇敢遨翔,我的心靈也隨著牠張大的翅膀飛揚,感到溫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