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7, 2011
除雪過新年
氣象專家所說的「暴風雪」(Blizzard),是指風速超過每小時三十五英里(約五十六公里 ),氣溫低於華氏二十度(約攝氏零下七度),能見度連續三小時以上低於四分之一英里(四百公尺)的雪暴。如果風速達每小時四十五英里(約七十二公里),氣溫降到華氏十度(約攝氏零下十二度),能見度連續三小時為零(通常能見度在一百公尺以內,就算是零),就稱為「猛烈暴風雪」(Severe Blizzard)。芝加哥雖經常下雪,但照這樣的標準,暴風雪在芝加哥地區是很少發生的。
除夕前一天下午三點開始,到除夕當天下午三點,整整二十四個小時,芝加哥歷經一場猛列暴風雪,積雪超過二十吋,是芝加哥史上第三大的暴風雪,整個城市陷於癱瘓。雪停以後,也顧不了還要準備年夜飯,我們即開始除雪,因為接著又有一波更冷的寒流來襲,如果不趁著雪還鬆軟的時候,趕快清出一條道路,等它結凍成冰就更麻煩。
大年初一,雖然陽光普照,但冬日的太陽有光卻無暖意,氣溫約在華氏負四度(攝氏零下二十度左右),冒著寒風,我們還得繼續除雪。
我在芝加哥住了二十年,像這樣的猛烈暴風雪,這是第二次碰到,另一次是一九九九年的國曆新年,那次的降雪量累計二十一點六吋。芝加哥史上最大的風雪發生在一九六七年一月,累計二十三吋積雪。歷史記錄,通常是以芝加哥歐海爾國際機場的降雪量為基準來計算。雖然同樣在芝加哥,但各地的降雪量仍有很大的差異,像我住在密西根湖畔附近,因為有湖邊效應的關係,我們這區降雪量通常比其他地區還多。
這次雪暴,新聞鬧得最大的,不是機場變成鬼域空無一人,班機取消兩千多班,而是芝加哥最美的湖濱高速公路,因密西根湖的大浪湧上路面,造成路面結冰,以致有超過一千五百輛的車子在狂風暴雪中動彈不得。有人在車中困了九個半小時,許多人因為汽油耗盡,不得不棄車逃離。湖濱公路從二月一日晚間八點開始封路,到二日清晨四、五點,消防人員還在忙著將困在車內的人救出。拖車大隊連續三十六個小時不得休息,將一部部車子從雪中挖出,拖吊到附近好幾個停車場暫時停放。最慘的是那些棄車而去的車主,風雪停後,竟然不知要到何處去尋回自己的車子。
年輕時在台灣,沒見過雪,對雪有無限嚮往,聽說合歡山下雪了,一群人浩浩蕩蕩開車上山去,到了山上,雪早已融化成水,濕濕答答,一路泥濘,但深深吸一口山中清新空氣,仍有一種被雪洗禮過的心滿意足。來美國後,年年下雪,雪早已從無盡詩意變成一種負擔,一聽說要下雪,直覺的反應就是「慘了!又要除雪。」
雖然雪的破壞力強大,但我總覺得它還是所有天災中最優雅的。雪不像地震,瞬間震得屋殘瓦敗,人心惶惶,它也不像颱風,來襲時帶來狂風豪雨,掀起驚濤駭浪。即便稱它是「猛烈暴風雪」,它降下時,也不帶怒氣,除了偶爾的強風加閃電外,仍是輕飄飄、軟綿綿,充滿神秘,讓人一點都察覺不出它的威力。
除夕當天,風雪未停時,我手捧綠茶坐在窗邊賞雪,看它慢慢堆積,望向窗外一片銀白世界,心想,神話中最美麗的詩篇,也不過如此呀!我並沒有去揣想它會帶來的災禍,直到要出去掃雪那一刻,後門打不開,才知道大難已臨頭。
我家的車庫在後面,但後門已被積雪堵住,根本沒辦法出去。還好側門是向內開,沒被封住,只得從側門往車庫方向挖,要從深及大腿的雪中,開出一條路,真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更離譜的是,當車庫的鐵門打開時,迎面而來的是一道雪牆,路全被封死了,只得全家總動員,非常辛苦的挖出一條車道,讓一部車子可以開出,至少,我們不會坐困家中。
吃年夜飯時,我開始感覺腰酸背痛,年菜中臨時加了一道「生薑煮紅糖」以祛寒,天寒地凍中與雪奮戰,也算是非常獨特的過年體驗吧!
註:
在美國長度、距離以英里計,氣溫以華氏計。
在台灣長度、距離以公里計,氣溫以攝氏計。
Friday, March 4, 2011
電話號碼的記憶
我的手提包經常放著一本電話簿,內容塗塗改改,每次一翻開,只見書頁凌亂不堪。每年的新年期許,就是希望重新騰寫一遍,讓它以嶄新面貌呈現。
想歸想,要付出實際行動還真難,歸跟究底,就是捨不得丟棄老東西。尤其裡面記錄的名單,個個都是熟識的親朋好友,怎能隨手一扔,就將它丟進垃圾筒?
去年年底,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把這本隨身電話簿換掉。特地到書店逛了一圈,選了一本小而精巧,由再生紙做成的筆記本。
本來只是要將舊名單騰寫到新本子上,但一邊整理,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懷油然而生,好似近年來的人事變遷,就在這些瑣碎的號碼中浮浮沉沉。
我刪掉一些號碼,像是女兒大學時代的宿舍電話,還有一些她左鄰右舍的同學們,他們畢業後,或離開美國,或分散各州,不管繼續深造或就業,早已換了新電話,我卻仍將這些舊號碼放進包包,天天背著到處走,好像走到那兒,心中依然放不下對女兒的牽掛。
看到麗卿的名字,我雖眼眶泛紅,最後還是把她的名字和號碼刪除。麗卿是我的同學,我們有好幾年的時間都坐在同一間教室上課,中午一起吃便當,下課後一起練體操。當年,我們都是體操校隊,她個子小,做起前後空翻,像隻小猴,非常靈巧。三年前,我回台灣時,還和她一起上陽明山喝茶,拍了好多合照,一點也看不出她有什麼異樣。去年,麗卿走後,其他同學才告訴我,麗卿已與乳癌抗爭十年,但她非常堅強,這期間,一直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任何活動,她都積極參與,即便到癌症末期,身體已經非常虛弱,同學去看她,她還是笑臉相迎。劃掉她的電話號碼,因為那串數字,已成了沒有義意的符號,但我知道,曾經綻放在她臉上光燦的笑容,將永遠留在我心深處。
小敏搬了新家,也換了幾個工作,她名字底下,一連串的電話號碼,烏黑一團,有些劃掉,有些新添,塞滿空間,甚至還擠到別人名下,連我看了,都覺得過意不去,真不應該這樣對待她。 在新的電話簿,我特地為她騰出一塊很大的空間,希望她的工作越換越好,步步高升。
新本子上,我也添了幾個新號碼,有幾位老友退休了,開始享受悠閒的生活,他們有時住東岸,有時到西岸,偶爾回台灣,處處都有家,這些電話號碼大都是他們的兒女或家人的,我雖與他們的子女或親戚素不相識,卻仍把這些號碼都記下。
電話簿中陌生人的電話號碼,使我想起多年前,我弟弟的同學到美國出差的一段往事。那位同學出國前,恰巧在台北街頭碰到弟弟,我弟弟聽說她要到中西部,會在芝加哥轉機,隨手將我的電話號碼抄給她,沒想到這個號碼竟然派上用場。她到芝加哥時,原先預訂的班機已經飛走,夜半又碰上風雪,許多班機停飛。她第一次到美國,就碰上這種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想起我的電話,於是試著撥電話給我。電話接通,我們馬上到機場接她來家裡過一夜,讓她暫時有個休憩之所。更巧的是,閒聊中,我得知她的同事,竟然是我高中最要好的同學月蓉,經由她,我跟月蓉又聯絡上。一個無意間抄下來的電話號碼,竟串起那麼多奇妙的巧合,我想,這就是緣份吧!
花了兩天時間,終於將電話號碼騰寫完畢,我把舊的本子,一頁一頁撕下,餵進碎紙機的肚裡。新的電話簿放進手提包,上頭所記的,依然是一堆零零碎碎的數字,這些符號,像一串串密碼,記載著人世間最珍貴的親情與友情。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人蔘
我童年時,年節或冬令進補,母親總會在雞湯中加幾根蔘鬚。
人蔘雞湯,象徵媽媽的慈愛,凝聚一股膿膩的年節氣息。
這些年旅居海外,逢年過節,我經常到中國城看舞龍舞獅,但每聽到音響合成的鞭炮聲,總覺得失落了什麼。
我想起母親的時候,也燉一鍋人蔘雞湯。我燉雞湯,蔘大把大把的加,比起母親只捨得用蔘鬚,我熬的湯,味道更濃、更香。
我敢這樣誇口讚美自己,說穿了,只是拜西洋蔘之賜。
威斯康辛州產的西洋蔘遠近馳名,但很少人知道它的集散地在芝加哥。芝加哥是美國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威州蔘主要產地宛沙(Wausau),距離芝加哥大約六個小時的車程,人蔘在小鎮加工、包裝以後,運送到芝加哥銷售。芝加哥的中國城,家家店舖,都賣西洋蔘。
我住中國城附近,因地利之便,我煮雞湯,大把用料,也就不足為奇。
西洋蔘是名貴的中藥,它除了和銀杏一樣具有「活化石」的美稱以外,還有一個別名─森林中的黃金。
我曾經看過一份有趣的資料,記載美、加等國西洋蔘銷售的情形。以美國為例,產量的百分之八十銷往台灣和大陸,百分之十銷往東南亞,百分之十留在美國,銷售的對象大都是華裔。這份資料點出中國人對人蔘情有獨鍾,也顯示人蔘為美國大量賺取外匯,而贏得「森林黃金」的美名。
市面銷售的人蔘,都經過乾燥壓縮。朋友告訴我,新鮮的人蔘像小蘿蔔,鮮嫩肥胖,非常可愛。我很好奇,一直想找機會到人蔘種植場看看。
二月中旬,我前往Tomahawk參加「野狼研習營」活動,途經宛沙。我看見一家製蔘工廠,就進去參觀。這個季節,所有的人蔘種植場都不開放,我有點失望。但是,有位小姐非常熱心,她引領我參觀人蔘的加工過程,也讓我見識冰在冷藏櫃的新鮮人蔘。
她告訴我,人蔘那麼貴,主要是它的生長條件非常嚴苛。美國的人蔘,只有在北緯三十到四十八度,東經六十七到九十五度,海拔三百至五百的低山區的落葉林或針葉林中,才得以生長。除此,溫度、濕度、陽光照射的要求,也都缺一不可。她強調:「種植人蔘的地,大都是新開發、未曾種過其他作物的肥沃土地。人蔘的種植期最少要四年,才能收成,種過人蔘的土地,五十年內不能再種人蔘。」
我看見冷藏櫃有一小撮人蔘,色澤灰褐,又很粗糙,好奇的問:「為什麼大部份的人蔘都白白胖胖,就這些那麼不起眼?」她說:「別小看它們喔!特別內行的人才懂得買這種人蔘,這是最貴的野蔘哩!」
她解釋:「野蔘採集者,都是領有執照的草藥專家。現在山林中的野蔘已經很少,美國政府訂有法規保育生態,只准在每年的九月、十月之間採集野蔘。」她的話,令我想起「山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詩。採蔘者的生活意境,似乎與古人相近!只是,他們每年隱居山中兩個月,就可賺足一整年的生活費用了。
我們隨意聊著,她還告訴我許多人蔘的妙用。近年來,歐美各國也逐漸注意西洋蔘的醫療效果,很多醫學機構對它的藥理作用,做深入的研究。
下午四點,天色漸暗,層層濃霧籠罩,我怕天黑會迷路,遂起身告辭,小姐邀我五月或六月再來,她說:「那時,就可以看見綠油油的人蔘田了」。
我匆匆起程,一路行來,只覺得荒涼。極目所望,遍地白雪,偶見幾家農舍,更襯出北地的荒蕪。這景致,令人很難想像這裡就是著名的人蔘產地,孕藏「綠色黃金」。
夜幕低垂,車子在靜寂中踽踽前行。我取出人蔘片,在嘴中咀嚼,苦澀中帶點甘甜。這味道,使我思念母親,也讓我懷念台灣的年節氣氛。
旅居異國,彷如咀嚼人蔘,就是這滋味吧!讓我時時心繫家園。
人蔘雞湯,象徵媽媽的慈愛,凝聚一股膿膩的年節氣息。
這些年旅居海外,逢年過節,我經常到中國城看舞龍舞獅,但每聽到音響合成的鞭炮聲,總覺得失落了什麼。
我想起母親的時候,也燉一鍋人蔘雞湯。我燉雞湯,蔘大把大把的加,比起母親只捨得用蔘鬚,我熬的湯,味道更濃、更香。
我敢這樣誇口讚美自己,說穿了,只是拜西洋蔘之賜。
威斯康辛州產的西洋蔘遠近馳名,但很少人知道它的集散地在芝加哥。芝加哥是美國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威州蔘主要產地宛沙(Wausau),距離芝加哥大約六個小時的車程,人蔘在小鎮加工、包裝以後,運送到芝加哥銷售。芝加哥的中國城,家家店舖,都賣西洋蔘。
我住中國城附近,因地利之便,我煮雞湯,大把用料,也就不足為奇。
西洋蔘是名貴的中藥,它除了和銀杏一樣具有「活化石」的美稱以外,還有一個別名─森林中的黃金。
我曾經看過一份有趣的資料,記載美、加等國西洋蔘銷售的情形。以美國為例,產量的百分之八十銷往台灣和大陸,百分之十銷往東南亞,百分之十留在美國,銷售的對象大都是華裔。這份資料點出中國人對人蔘情有獨鍾,也顯示人蔘為美國大量賺取外匯,而贏得「森林黃金」的美名。
市面銷售的人蔘,都經過乾燥壓縮。朋友告訴我,新鮮的人蔘像小蘿蔔,鮮嫩肥胖,非常可愛。我很好奇,一直想找機會到人蔘種植場看看。
二月中旬,我前往Tomahawk參加「野狼研習營」活動,途經宛沙。我看見一家製蔘工廠,就進去參觀。這個季節,所有的人蔘種植場都不開放,我有點失望。但是,有位小姐非常熱心,她引領我參觀人蔘的加工過程,也讓我見識冰在冷藏櫃的新鮮人蔘。
她告訴我,人蔘那麼貴,主要是它的生長條件非常嚴苛。美國的人蔘,只有在北緯三十到四十八度,東經六十七到九十五度,海拔三百至五百的低山區的落葉林或針葉林中,才得以生長。除此,溫度、濕度、陽光照射的要求,也都缺一不可。她強調:「種植人蔘的地,大都是新開發、未曾種過其他作物的肥沃土地。人蔘的種植期最少要四年,才能收成,種過人蔘的土地,五十年內不能再種人蔘。」
我看見冷藏櫃有一小撮人蔘,色澤灰褐,又很粗糙,好奇的問:「為什麼大部份的人蔘都白白胖胖,就這些那麼不起眼?」她說:「別小看它們喔!特別內行的人才懂得買這種人蔘,這是最貴的野蔘哩!」
她解釋:「野蔘採集者,都是領有執照的草藥專家。現在山林中的野蔘已經很少,美國政府訂有法規保育生態,只准在每年的九月、十月之間採集野蔘。」她的話,令我想起「山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詩。採蔘者的生活意境,似乎與古人相近!只是,他們每年隱居山中兩個月,就可賺足一整年的生活費用了。
我們隨意聊著,她還告訴我許多人蔘的妙用。近年來,歐美各國也逐漸注意西洋蔘的醫療效果,很多醫學機構對它的藥理作用,做深入的研究。
下午四點,天色漸暗,層層濃霧籠罩,我怕天黑會迷路,遂起身告辭,小姐邀我五月或六月再來,她說:「那時,就可以看見綠油油的人蔘田了」。
我匆匆起程,一路行來,只覺得荒涼。極目所望,遍地白雪,偶見幾家農舍,更襯出北地的荒蕪。這景致,令人很難想像這裡就是著名的人蔘產地,孕藏「綠色黃金」。
夜幕低垂,車子在靜寂中踽踽前行。我取出人蔘片,在嘴中咀嚼,苦澀中帶點甘甜。這味道,使我思念母親,也讓我懷念台灣的年節氣氛。
旅居異國,彷如咀嚼人蔘,就是這滋味吧!讓我時時心繫家園。
Thursday, July 15, 2010
新書飛鴻傳真
親愛的讀者:
我的新書「飛鴻傳真」已於六月由「秀威」出版,我以前的書,都歸類在兒童及青少年文學類,這一本散文集,出版社不再將它局限於只給孩子看,因此字體比較小,但希望能多拓展一些讀者群。
這本書,連序在內,共有六十幾篇文章。分為三個單元:一、飛鴻傳真。二、旅途行蹤。三、浮世印痕。
飛鴻傳真,是我為「國語日報」青少年版寫的一系列有關鳥類的專欄,我以鳥為主角,用散文寫牠們和人類的互動,用相機捕捉牠們的曼妙身影。
旅途行蹤,是我到各地旅遊留下的印象與心情,浮世印痕,則是我周遭的人事與零星的生活點滴,不能說篇篇精采,但都是我曾經用心思考,提筆記下的點點滴滴。希望我的文章,不僅能讓青少年拓展心胸視野,也能與大人共同分享我的生活經驗。
書的封面,一隻禿鷹在空中遨翔,這是我在佛羅里達沼澤國家公園拍到的景,我請出版社用這張照片當封面,它看起來雖有點沉悶,但我喜歡它有一點水墨的味道。禿鷹獨自展翅,象徵著獨立與自由遨翔。海外的生活,其實很像一隻禿鷹在飛翔,有時很孤獨,但你必需找到平衡點,然後變得很堅強。
這本書的攝影,是我和我女兒共同合作的。有些鳥,我們在沙漠中拍到,有些鳥,我們到荒蕪的野地等待,雖然看似平淡,其實花了我們不少時間、精力,當然,得到更多的是樂趣。有一次在佛羅里達,我們租了一艘空氣船到沼澤地尋找鱷魚及拍鳥,沿途優美的景致,令人心曠神怡,而空氣船在沼澤馳騁時,那種飛快奔放的感覺,更是讓我至今難忘。這些鳥,都是真實的野地攝影,不是動物園中的寵物。當你一頁一頁翻它時,希望能與我們一起共享大自然中的奧妙。
這本書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和「三民書局」等地方賣,也請你介紹及推薦給親朋好友們。
Thursday, May 6, 2010
校園霸凌
經濟不景氣,各單位削減經費,造成許多人失業。有些公司或單位要請走員工,是出於不得已,但某些有權有勢者卻趁機任用親信,排除異己,手段之粗暴,簡直不可理喻。
外子工作的芝加哥州立大學幾個月前換了非裔的新校長,校長一來,就將校內包括副校長在內的高階行政主管解雇了十幾個,換來一批全是非裔的新人,這批人一到,在一個月內,又解雇幾個主任級以上的員工,外子是其中之一。外子被解雇的理由,說來還真可笑,學校說他有經費,卻沒花,並責怪他幫學校買的電腦太便宜,是瞧不起學校。外子離職後,學校把他買的電腦退回,同樣功能的東西,學校換一家廠商買,卻花了四倍的價錢。外子為什麼會被解雇?因為買了便宜貨,沒有好好浪費納稅人的錢。
學校在三月底,聽說又解雇一百二十多人,第三波的受害者,則包括主任級及一些基層員工。
外子辦公室裡有兩個主任,有一個先被強迫請病假,之後就收到被解雇的信函,信中並言明學校給你一半的遣散費,拿不拿隨你,要拿的話,就得先簽署一張不准告學校的聲明。另一個則先被降級後才解雇。照常規,資深主管被遣散,可以拿到一年的遣散費。這個主任被降級後的職位,卻只能拿一個月的遣散費。
有一個技術員,以前在學校當過清潔工,當時可能是學校派給他的工讀工作,他畢業後,經過層層考試,拿到電腦技術師的執照,當上技術員。外子說這個員工認真、積極向上。學校給員工的福利之一是一學期能修兩門免費的課,雖然工作忙碌,他卻從來不錯過這個福利,直到現在仍在修課,他也在第三波解雇名單中。學校要解雇人也就算了,新來的主管竟然對他說,你若要留在學校工作,就回去當清潔工好了。新主管靠關係進來,拿的是高薪,卻這樣仗勢欺人,耀武揚威,欺侮一個努力工作的貧苦人,真是令人心寒。
以上幾個例子,也算是一種校園霸凌吧!只是受害者不是學生,而是校內的員工。面臨失業已經夠慘了,還要面對這樣的冷諷熱嘲,真是情何以堪!
一百多個員工在幾天之內全被解雇,一定會有人發出不平之鳴吧!但為什麼這個新校長如此囂張跋扈,卻沒有人敢對他動一跟汗毛呢?聽說他有政治背景,是個選舉樁腳,很多政治人物為了要爭黑人選票,大家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他胡作非為了。
非裔口口聲聲說他們是弱勢族群,其實倒不見得,從一個跋扈的黑人校長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他可以把其他族裔的員工一個個排擠,全換上黑人,他可以把一個學術機構,搞得污煙瘴氣,卻洋洋自得,他一定貪污,卻認為別人拿他沒辦法。高等教育淪落至此,也算是一種悲哀吧!
外子工作的芝加哥州立大學幾個月前換了非裔的新校長,校長一來,就將校內包括副校長在內的高階行政主管解雇了十幾個,換來一批全是非裔的新人,這批人一到,在一個月內,又解雇幾個主任級以上的員工,外子是其中之一。外子被解雇的理由,說來還真可笑,學校說他有經費,卻沒花,並責怪他幫學校買的電腦太便宜,是瞧不起學校。外子離職後,學校把他買的電腦退回,同樣功能的東西,學校換一家廠商買,卻花了四倍的價錢。外子為什麼會被解雇?因為買了便宜貨,沒有好好浪費納稅人的錢。
學校在三月底,聽說又解雇一百二十多人,第三波的受害者,則包括主任級及一些基層員工。
外子辦公室裡有兩個主任,有一個先被強迫請病假,之後就收到被解雇的信函,信中並言明學校給你一半的遣散費,拿不拿隨你,要拿的話,就得先簽署一張不准告學校的聲明。另一個則先被降級後才解雇。照常規,資深主管被遣散,可以拿到一年的遣散費。這個主任被降級後的職位,卻只能拿一個月的遣散費。
有一個技術員,以前在學校當過清潔工,當時可能是學校派給他的工讀工作,他畢業後,經過層層考試,拿到電腦技術師的執照,當上技術員。外子說這個員工認真、積極向上。學校給員工的福利之一是一學期能修兩門免費的課,雖然工作忙碌,他卻從來不錯過這個福利,直到現在仍在修課,他也在第三波解雇名單中。學校要解雇人也就算了,新來的主管竟然對他說,你若要留在學校工作,就回去當清潔工好了。新主管靠關係進來,拿的是高薪,卻這樣仗勢欺人,耀武揚威,欺侮一個努力工作的貧苦人,真是令人心寒。
以上幾個例子,也算是一種校園霸凌吧!只是受害者不是學生,而是校內的員工。面臨失業已經夠慘了,還要面對這樣的冷諷熱嘲,真是情何以堪!
一百多個員工在幾天之內全被解雇,一定會有人發出不平之鳴吧!但為什麼這個新校長如此囂張跋扈,卻沒有人敢對他動一跟汗毛呢?聽說他有政治背景,是個選舉樁腳,很多政治人物為了要爭黑人選票,大家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他胡作非為了。
非裔口口聲聲說他們是弱勢族群,其實倒不見得,從一個跋扈的黑人校長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他可以把其他族裔的員工一個個排擠,全換上黑人,他可以把一個學術機構,搞得污煙瘴氣,卻洋洋自得,他一定貪污,卻認為別人拿他沒辦法。高等教育淪落至此,也算是一種悲哀吧!
Saturday, May 1, 2010
老師打人?
我有個好友,在台灣時就是中學老師,來美國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中文學校教中文,我們曾經同校教書,她經驗豐富,教學認真,積極研發新教材,對學生愛護有加,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師。
近幾年,美國學校極力推廣中文教育,需要很多中文教師。朋友趕上這一波潮流,參加考試通過後,在芝加哥的公立學校教中文。
前幾天,朋友告訴我,她遭學校勒令停職,原因是學生告她打人。朋友說,大約三個月前某一天,有幾個學生在教室大吵大鬧,她走過去,輕輕摸他們的頭,請他們安靜,不要吵別人。事實上,她沒有打學生,朋友在美國居住多年,深知美國的學生是打不得的,哪有可能打學生呢?沒想到這幾個學生竟然去告班導師,班導師又告到副校長那邊。當副校長請她去談話時,朋友並沒有想太多,只告知實情,也強調她沒有打學生。隔天,兒童家庭服務中心的人來到學校,約她訪談,她也據實以告,家服中心的人相信她,知道是學生亂講,就說沒事了,她以為這事就這樣結束,沒想到惡夢才開始。
最近,她接到通知,遭到勒令停職處分,她才知道,原來副校長與她談過話之後,把記錄往上呈,送到芝加哥公立學校教育局。她當時只想學生無理取鬧,去跟副校長解釋清楚就是了,沒有要求看副校長寫的記錄,更不知道副校長會把這份記錄往上呈。之後,教師工會的人要為她辨護,才將這份報告給她看,她當場傻了眼,這份記錄,寫著學生說她經常用尺、蒼蠅拍等用具痛打他們。由於這份紀錄,教育局勒令她停職。
讓朋友心痛的是,鼓勵學生去告副校長的,竟是平日看來友好的班導師,副校長不查明真相,完全不接受她的解釋,就將學生的胡言亂語寫成記錄,還添油加醋來誣賴她,真是人心不可測呀!我相信,這要不是基本上對中國人的歧視,哪有可能會這樣呢?至少讓老師和原告的學生一起來對質吧!還有班上那麼多小朋友,也可以證明老師沒有打人呀!只聽信兩、三個小孩的話,就捏造一份報告往上呈,急欲將她攆走,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
朋友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一連串的聽證與折磨。她教的學生才小學三年級,這些孩子不過八歲到十歲之間吧!就會這樣到處告狀、撒謊。朋友說有一天,一個小孩自己跌倒了,就高聲嚷著說中文老師把他推倒,還好當時有另外一個老師在場,看到小孩是自己跌倒的,不然,朋友不是又要再被冤枉一次嗎?
我另一個朋友,是大學教授,也同樣有被學生告的記錄,學生考試作弊,他把學生的考卷沒收了,學生竟去告教授把他的手打傷,還好當時考場有許多學生在場,證明教授沒有打人。教授為了這事,請律師,來來回回上法院,雖然最後法律還他公道,但身心所受的傷害,已是筆墨難以形容。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進入美國學校教中文,藉此提醒老師們,要懂得保護自己,美國的教學環境,跟在台灣或大陸都大不相同。美國社會,對中國人的歧視是絕對存在的,這邊的孩子,狡猾奸詐的也很多。中文難學,他們自己學不好也就算了,還要怪老師教不好,動不動就到處告,而這些師長也大都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護著學生。所以要謹慎,不管學生如何吵鬧,千萬跟他們保持一段距離,不要觸碰到學生身體的任何部位,朋友承認她犯了最大的錯誤,是摸到學生的頭。另外,如果有任何文字記錄的文件,一定要仔細閱讀,看清楚內容,否則,像我朋友,輕輕摸一下學生的頭,就被告成虐待學生,那種心靈傷害與名譽損失,是很痛苦也難以忍受的,而這一輩子的教育成就,也就毀在那一紙偽造的公文上了。
近幾年,美國學校極力推廣中文教育,需要很多中文教師。朋友趕上這一波潮流,參加考試通過後,在芝加哥的公立學校教中文。
前幾天,朋友告訴我,她遭學校勒令停職,原因是學生告她打人。朋友說,大約三個月前某一天,有幾個學生在教室大吵大鬧,她走過去,輕輕摸他們的頭,請他們安靜,不要吵別人。事實上,她沒有打學生,朋友在美國居住多年,深知美國的學生是打不得的,哪有可能打學生呢?沒想到這幾個學生竟然去告班導師,班導師又告到副校長那邊。當副校長請她去談話時,朋友並沒有想太多,只告知實情,也強調她沒有打學生。隔天,兒童家庭服務中心的人來到學校,約她訪談,她也據實以告,家服中心的人相信她,知道是學生亂講,就說沒事了,她以為這事就這樣結束,沒想到惡夢才開始。
最近,她接到通知,遭到勒令停職處分,她才知道,原來副校長與她談過話之後,把記錄往上呈,送到芝加哥公立學校教育局。她當時只想學生無理取鬧,去跟副校長解釋清楚就是了,沒有要求看副校長寫的記錄,更不知道副校長會把這份記錄往上呈。之後,教師工會的人要為她辨護,才將這份報告給她看,她當場傻了眼,這份記錄,寫著學生說她經常用尺、蒼蠅拍等用具痛打他們。由於這份紀錄,教育局勒令她停職。
讓朋友心痛的是,鼓勵學生去告副校長的,竟是平日看來友好的班導師,副校長不查明真相,完全不接受她的解釋,就將學生的胡言亂語寫成記錄,還添油加醋來誣賴她,真是人心不可測呀!我相信,這要不是基本上對中國人的歧視,哪有可能會這樣呢?至少讓老師和原告的學生一起來對質吧!還有班上那麼多小朋友,也可以證明老師沒有打人呀!只聽信兩、三個小孩的話,就捏造一份報告往上呈,急欲將她攆走,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
朋友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一連串的聽證與折磨。她教的學生才小學三年級,這些孩子不過八歲到十歲之間吧!就會這樣到處告狀、撒謊。朋友說有一天,一個小孩自己跌倒了,就高聲嚷著說中文老師把他推倒,還好當時有另外一個老師在場,看到小孩是自己跌倒的,不然,朋友不是又要再被冤枉一次嗎?
我另一個朋友,是大學教授,也同樣有被學生告的記錄,學生考試作弊,他把學生的考卷沒收了,學生竟去告教授把他的手打傷,還好當時考場有許多學生在場,證明教授沒有打人。教授為了這事,請律師,來來回回上法院,雖然最後法律還他公道,但身心所受的傷害,已是筆墨難以形容。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進入美國學校教中文,藉此提醒老師們,要懂得保護自己,美國的教學環境,跟在台灣或大陸都大不相同。美國社會,對中國人的歧視是絕對存在的,這邊的孩子,狡猾奸詐的也很多。中文難學,他們自己學不好也就算了,還要怪老師教不好,動不動就到處告,而這些師長也大都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護著學生。所以要謹慎,不管學生如何吵鬧,千萬跟他們保持一段距離,不要觸碰到學生身體的任何部位,朋友承認她犯了最大的錯誤,是摸到學生的頭。另外,如果有任何文字記錄的文件,一定要仔細閱讀,看清楚內容,否則,像我朋友,輕輕摸一下學生的頭,就被告成虐待學生,那種心靈傷害與名譽損失,是很痛苦也難以忍受的,而這一輩子的教育成就,也就毀在那一紙偽造的公文上了。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保留一段心情
註:
我的新書「飛鴻傳真」,將由台灣「秀威資訊公司」出版,此書有將近六十篇的散文,以及許多精采照片,這些照片都是我和我女兒到各處旅遊拍攝的,目前書籍已經進入編輯階段,我簡短寫了一篇自序,希望讀者與我共享這份即將出書的喜悅,也看一下我寫的自序。
某天,朋友與我閒聊,問我整理舊文章的時候,會重新修改內容嗎?還是就保留原來所寫的?我說:「除了錯字,我不再更改原來所寫的,有時我會加一段註,寫現在重讀舊文的感受,就這樣而已。」
我相信,文章是永遠沒辦法修正到無瑕疵的,保留原文,就是保留了當時寫作的心情。人的心情,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流動,而有所改變,而文章,記錄下來的,正是那難得的瞬間情緒。情緒有時衝動,有時平緩,有時讓你懊惱不已,有時又讓你回味無窮,正是有那抑揚頓挫,才有那高潮迭起,也才能讓人低迴不已。
保留當時的心情,也正是我整理舊文章時最大的收獲。很多文章,我重新再看一遍的時候,自己都覺得訝異,當時為什麼會這樣寫?有時看到幾個好句子,我連自己都佩服,當時是怎樣的一個景致,讓我有這樣的文思?某些辭句,我恐怕這一輩子再也寫不出來。
細讀文稿,我大略將它分為三個單元:一、飛鴻傳真。二、旅途行蹤。三、浮世印痕。
飛鴻傳真,是我為「國語日報」青少年版寫的一系列有關鳥類的專欄,我以鳥為主角,用散文寫牠們和人類的互動,用相機捕捉牠們的曼妙身影。有些鳥就在我家庭院自由飛翔,有些鳥卻是我千辛萬苦跑到沙漠才拍到,有些鳥我冒著寒風到冰冷的原野等待,有些鳥我在風和日麗的花園中相遇。賞鳥、寫鳥、拍鳥為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旅途行蹤,是我到各地旅遊留下的印象與心情,浮世印痕,則是我周遭的人事與零星的生活點滴。
最近朋友傳來讀者信函,問起九歌出版社「茵茵的十歲願望」一書中,主角茵茵是虛構的還是真有其人,如果真有其人,茵茵現在多大了,她的近況如何?「茵茵的十歲願望」於一九九三年出版,到現在仍有讀者閱讀,讓我意外又欣喜。茵茵的故事並非虛構,它的確是我女兒的故事,隨著歲月,茵茵也長大了。旅途行蹤與浮世印痕這兩個單元,有許多文章與茵茵的生活有關,有我們母女之間的溝通,也有茵茵十歲以後的生活片斷。我想,看過「茵茵的十歲願望」這本書的讀者,也會有興趣更深入了解茵茵的成長。
在美國,多數家庭有個習慣,他們在孩子睡前會為孩子朗讀,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看到的好書,也會推薦給父母,因此,家人之間有許多共同閱讀的書籍,也有許多共同的話題,因書的聯繫,父母子女之間就不致於疏離。
美國人這種親子共同閱讀的好習慣,的確影響到我的想法,也因此,我一直希望有機會出版一本散文集,而這個集子的文章不論青少年或成人都可以閱讀,它應該是屬於家人共賞的文學書,有了這樣的理念,因此,我在選文章的時候,也就特別留意,希望我的文章,不僅能讓青少年拓展心胸視野,也能與大人共同分享我的生活經驗。
我相信,人生每一階段,皆有每一階段的感受。來到海邊,我記下看水的心境,走入山林,我寫下對一草一木的感動。整理舊文章,讓我對過往的日子,爬梳一段記憶。生活是如此花花綠綠,無頭無緒,一篇篇文章,就像在穿梭的時光中,留下一個一個的點,當我把這些點點,重新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鍊時,十幾二十年來的生活層面,也就一一在眼前重新浮現了。
保留一段心情,保留一段過往的記憶,就算當年粗礪笨拙的文句,也讓它留下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