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彩繪玻璃窗的世界
朋友來訪,我喜歡帶他們到海軍碼頭,並不是因為那邊有特別喧鬧的人潮,而是海軍碼頭裡面,有一個很獨特的博物館。
「史密斯彩繪玻璃窗博物館」位於海軍碼頭的廊道內,它是美國唯一以彩繪玻璃窗戶展出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史密斯家族(Maureen and Edward Bryon Smith Jr. and their son Edward and Peter Smith )送給芝加哥市民無價的禮物。
有人稱彩繪玻璃為「窮人的聖經」,這是因為中古世紀時期的歐洲,能受教育的窮人不多,傳教士們為宣傳教義,即大量使用彩繪玻璃,將聖經裡的故事,轉化成一幅幅美侖美奐的彩繪鑲嵌玻璃窗,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教導窮人讀聖經。今天,歐美國家許多教堂,還是喜歡以彩繪玻璃來裝飾門窗。從宣傳教義到純粹裝飾,彩繪玻璃的應用,也從教堂轉移到民間的建築。
彩繪玻璃窗就像流行服飾,總是隨著時代及建築風格而不斷更新花樣。芝加哥的彩繪玻璃窗,最能表現出芝加哥既世俗又宗教的歷史情懷,而這種情懷正是史密斯家族所喜歡的。史密斯家族從1970 年就開始蒐集彩繪玻璃窗,致力保存從1960至1990年代不再流行,被丟棄或遭受破壞,且幾近絕跡的作品。
芝加哥從1870年代以來,即成為世界彩繪玻璃的中心。芝加哥的多元文化,固然有利於藝術的發展,但是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卻是因為一場火災。芝加哥於1871年發生一場大火,這場大火,幾乎燒毀芝加哥所有建築。大火後的重建工程,為許多人帶來工作機會,也吸引許多著名的歐州建築師及彩繪玻璃窗的設計師前來濤金,他們將歐州的藝術風格及製造技術帶到芝加哥。當時的新建築,不論住宅、辦公室、商業大樓或教堂,安置在窗戶上的彩繪玻璃,或多或少都瀰漫著一股歐州風味。由於市場的需求,歐州最頂尖的彩繪玻璃設計師都移民到芝加哥,全盛時期,芝加哥有五十家彩繪玻璃窗工作室。
頂尖的設計師都在此,無疑的,芝加哥自然會帶動一股流行風。許多設計師及建築師開始別出心裁創出新花樣,來裝飾他們所承包設計的屋宇。彩繪玻璃由最初外來的歐洲風味,逐漸改變創新。於是,反對維多利亞式矯柔造作及過份裝飾的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以及崇尚自然的草原風格(Prairie Style)隨之而起。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普遍流行於歐洲的新藝術風格,濫觴的源頭,正是芝加哥,而由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所創的草原風格,更是芝加哥的代表作。住在芝加哥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熟悉萊特,他是近代四大建築名師之一,他也是彩繪玻璃的代表性人物。如今,芝加哥的藝術及建築,依然在世界各地獨領風騷。
這個博物館蒐集的彩繪玻璃窗,有半數以上的作品,原來都是安置在芝加哥的建築物上。彩繪玻璃的流行趨向,跟美國與歐洲的藝術及建築的風潮有極大的關聯,在展出的作品中,即可明顯的看出。館內展出的作品,依年代、風格依次排列,讓參觀者不僅了解藝術史的演變,也同時了解芝加哥的歷史。
館內所有展出,我最喜歡的,是第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 1848-1933)的風景畫作品,他將複雜的玻璃切割技巧及顏色的運用發揮到極致,讓玻璃本身表現出質感與空間深度,讓人產生一種細膩華麗的視覺效果。
萊特的作品又是另外一種風格,他以彩色幾何圖形與透明玻璃結合,看似單調,卻頗有日式的禪淨味道,彷如未經雕琢,卻充滿了詩的凝煉之美,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型式。
我喜歡在有陽光的日子,逛海軍碼頭的彩繪玻璃窗廊道,玻璃的色彩,隨著陽光的角度幻化無窮,讓人產生無限遐思。在不同的時刻,看同一扇窗,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亮麗的光,讓人心情愉悅,黯淡的色,也偶爾會勾起傷心往事。有時,我站在窗前閱讀聖經的故事,有時,我站在窗前,思索藝術家獨特的巧思。只需一個悠閒的午後,輕鬆地從廊道這頭散步到那頭,就可以領略從古典到現代的彩繪玻璃藝術之美,何樂而不為呢?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