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楓糖季節
秋高氣爽,落葉檳紛,賞楓最宜,人盡皆知。葉子落盡,寒風蕭瑟,白雪冰封的楓林,又是另一種風情,這景象可就不是人人有機會能體會了。
芝加哥郊區有一些公園,在楓糖採收季節,都會舉辦煎餅品嚐會,邀請附近居民聯誼並享受楓糖漿淋上煎餅的美味。芝加哥,雖然不是楓糖漿產地,但是森林保留區內,倒也種植不少糖楓樹。這些楓樹,若要煉其糖漿作商業銷售,當然不足,如果只是讓居民在寒冬時節有個去處,並了解楓糖的收取及提煉過程,就足足有餘。
楓液採收季節很短,隨著各地氣候不同而有些許差別。一般,糖液集取以二月中旬到四月初這幾個星期為主。為什麼集中在冬末初春呢?那是因為冬天泥土凍結,樹能吸收到的水分有限,楓樹的水分和糖分大都集中在樹根。四月以後,天氣漸漸暖和,楓樹開始萌芽長新葉了,本身極需養分,水分、糖分會一直往樹頂抽,因此,能取到的樹液也很少。
二月中旬,夜裡的溫度平均在攝氏零度到零下五度之間,白天的氣溫會回升到攝氏三、四度左右,如果陽光普照,這是最好的集液時機。這種條件下採收的楓液,熬出的糖漿晶瑩剔透,是為上品。這個時節,每分鐘可獲得樹液百滴,大概三至四個小時,就可以取到一加侖。隨著天氣漸暖,樹液成分逐漸改變,糖漿品質就會越來越差。氣溫直接影響到楓液的品質和數量。
在美國,最早懂得從楓樹取液製成糖漿來賣的,應該是居住在五大湖區、新英格蘭地區以及聖羅倫斯河谷的印地安人。他們將楓樹在離地面二至三英呎的地方,砍個缺口,塞進一個插管,樹液就源源流出。他們以木筒集取汁液,供家人飲用,除了做成糖漿、糖果,也釀成醋和酒。
傳統印地安人製糖漿的方法,是先將石頭燒熱以後,再把它們丟到裝有樹液的皮製或木製的容器中,讓水氣蒸發掉,既耗時又費功夫。美國早期殖民跟印地安人學會楓糖漿的製作過程後,在技術上加以改良,用蒸煮的方式取得糖漿。在容器的使用上,也逐漸改變,如今,雖然還有一些地方以木桶或不鏽鋼桶來集取楓液,大部份的地方,都已經改用塑膠桶了。
楓液清淡,比礦泉水略帶甜味,非常爽口。樹液的成分,有百分之九十七以上都是水,只含略高於百分之二的糖分,因此,四十加侖的楓液,才能萃取到一加侖的糖漿。
在森林中尋找楓樹,也很有趣。北國令人印象最深的景緻,就是茫茫一片枯枝。的確,在荒寒的林中,該如何辨認楓樹呢?其實,尋找楓樹,有個基本的要領:芽生長的位置和形狀、枝椏的結構,樹皮的紋理,以及地上掉落的葉片,經常是辨認樹木種類的重要線索。一般樹木的枝椏大都是交錯生長,但是楓樹的枝椏則成對稱分出。另一個辦法,就是從舊的傷痕尋找,因為被採過楓液的樹,樹皮會留下印記。
一棵楓樹,一季大概可以收取十到二十加侖的楓液,也就是說,如果院子中種一棵糖楓樹,一年頂多只能從它身上萃取半加侖的糖漿,可見,真正的楓糖漿得來不易。事實上,我們經常吃煎餅配的所謂楓糖漿,實際上是玉米提煉的。
除了楓樹,樺木、山胡桃、菩提等樹,這些樹的汁液,也都含有糖分,能提煉糖漿,但是糖楓含糖量較高,人們已經習慣用它來提煉。
楓糖季節已到,找個時間全家到戶外走走,與孩子們一起尋找楓樹,體會一下在森林中蒸煮糖漿的樂趣。這些活動的訊息,通常在社區報或公園的季刊、雜誌都能找到,只要多加留意,抽空參加,就算霜風凜冽,也能讓生活過得挺有詩意。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